On Lin Yutang's Translating Fu Sheng Liu Ji in the Context of Eco-Translatology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翻译研究飞速发展,成果非常丰硕,然而却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目前,翻译理论多关注翻译的本质、标准、技巧和策略等,较少从宏观角度研究翻译的理论。此外,传统的理论大多集中于翻译文本的探讨,忽视了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译者。除“译者主体性”这一观念外,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是另一个彰显译者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新理论。   本文试以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研究林语堂先生翻译文学经典《浮生六记》的过程。此书是清末文人沈复的自传体小说,书中尽叙作者夫妻二人日常生活,兼谈生活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文评艺论。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   生态翻译学首次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原则运用到翻译研究中来,从译者的角度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这个定义表明: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翻译活动中,无论是“适应”还是“选择”,都是由译者完成的。适应是译者的选择性适应;选择是译者的适应性选择。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主要分为译者对“需要”、“能力”和“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由此可以得出,该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作者选择林译本的原因,在于此译本已经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它被看作是成功翻译的典范,深受读者喜爱并得到了翻译界很高的评价,译者本人也是享誉国内外的翻译大师。换句话说,译者和译本都成功地经受了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   此论文尝试分析研究以下两个方面:林语堂选择翻译《浮生六记》的原因,以及他翻译此文本的适应与选择过程。研究之后,本文得出:林语堂决定翻译此文本首先是出于对外部需要及自己内在需要的适应与选择。其中,外部需要包括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和生活的探究心理和好奇心,内部需要是指林自己的生活哲学和自我表达的需要。其次是出于林对其能力的适应与选择。这一点指的是林的双语言、双文化能力以及林本人与原语文本的契合。另外,还有他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多维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出与之相适应的选择。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角度分析林英译《浮生六记》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   本文全面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过程,有助于让人们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作为一个案例用以证明生态翻译学的可行性。   当然,对于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国内学者中有颇多争议。而本论文作者只是本着百家争鸣的学术态度,试用该理论来阐释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过程中译者的主导作用及翻译生态环境的功能。  
其他文献
“三!二!一!红包雨降临,开抢!”从电脑的音箱里传出了激动人心的声音。  据说,这次发的红包非同寻常,有可能抢到的不是钱,而是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我疯狂地点击着鼠标,眼看鼠标就要散架了,电脑屏幕上忽然弹出了—个红包:“恭喜您抢到了太阳的掌腔权。”什么?我能掌控太阳?那我就规定……每艘经过太阳的飞船都必须向我缴纳100元过路费好啦!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个玩笑,可是,不一会儿,我的手机上就跳出
期刊
社会的前进带动生活的变化,进而影响学科方面的研究。多模态交流方式调动了人类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多种感官,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使用,因此关于多模态话语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新年到了,你们家一定洋溢着欢声笑语吧?我们家却有一点儿不一样。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请看——  那天,我正在家里写寒假作业。只听“砰”的一声,我家的墙壁裂开了一条缝,接着,我的眼前一黑,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可不是突然失明了,而是因为家里忽然涌进了好多年货,什么怪味豆啊,超大号可乐啊,美味腊肠啊,葡萄牙红酒啊……它们堆积在一起,像一座座小山包,把所有的窗户都遮得严严实实的,我当然什么也看不见啦。  眼看
期刊
期刊
自2014年3月15日《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增加了相应规定。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关于网络购物的具体规定;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
来到清迈的第二天,我期待的丛林飞跃终于要开始了!我之所以期待它,是因为它能让我像电影里的人猿泰山一样在丛林里玩耍,享受自由自在的感觉。  我戴上头盔,穿上“铠甲”,拿好简易“刹车”——一根木棍,佩戴好滑索工具,这就出发了。  走过短短的山路,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平台。教练第一个飞跃。只见他双脚倒挂,大头朝下,“吱溜”一下,飞快地滑到了第二個平台。他的高超技艺不禁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仅存的恐惧消失殆尽。
期刊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的心目中,做飞饼的“状元”,非珠海人氏“飞饼王”莫属。  那年暑假,我和妈妈去珠海旅游。一天晚上,我们到夜市品尝当地美食。我正在寻思吃什么好,一股香甜的香蕉味便扑鼻而来。那味道时浓时淡,把我的魂儿都勾走了。我们寻香而至,一看,原来是卖飞饼的,小摊的招牌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飞饼王。  店主头戴高高的厨师帽,身穿大白袍,系着围裙,满脸笑容。见我们来了,他热情地招呼道:“小
期刊
描写亮点分解:开篇用提问的方式介绍作文的主角出场,问句中的一连串“贬义词”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我想问问您:如果您的家里有一个活宝、吃货、开心果、破坏王合体的小屁孩,不知您是喜是忧?  我家的小千金,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屁孩。  她今年三岁,叫赵品然,已经上幼儿园了。别看她小,她的本事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品然最大的三个本事就是:吃、告状、哭。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品然的三个本事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
期刊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1944- )因其广受好评的小说《紫色》(1982)而闻名。该书讲述了一个美国黑人女性在白人种族主义文化和黑人父权制文化压迫下取得自由的故事,于一九八三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肉,自然是我的最爱,肉中极品——红烧肉,尤其令我垂涎三尺:顶着一顶红油油的“帽子”,肥瘦相间,’色泽金黄,一口咬下去,啧啧,肥而不腻,唇齿留香……小吃货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蔓延着幸福!  然而,家人却用各种理由来封杀我的小幸福:妈妈说肉吃多了会长胖,爸爸说要变成“脂肪肝”,外婆时时刻刻都在唠叨要多吃蔬果少吃肉……然而,敬爱的毛主席不也和我志同道合吗?苏东坡对红烧肉的喜爱还成了典故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