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从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这两个原来电力系统中的兄弟部门变成了经营活动中的买卖双方。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辅助服务”这一概念的提出,长期以来依靠行政命令强制要求发电企业无偿向电网提供的备用容量将不再是“免费的午餐”。电网企业需要在电力交易市场上向发电企业购买其所需的备用容量。随着未来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政府和社会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用于购买备用容量的支出将会越来越多,而备用管理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外成功运营的电力市场的备用模式,结合国内外学者对电网备用的分类方法,备用容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南方电网的特点,针对南方电网备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备用管理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适合南方电网实际的一、二、三级备用容量的分类方法和计算各级备用容量大小的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电厂在不同的时间提供备用容量的成本分析,提出适合南方电网的电厂备用调节管理模式,并针对南方电网的用户构成情况,分析用户参与备用调节的成本和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用户参与备用调节时的关键问题和制约条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发电侧提供的备用容量,本文以南方电网中某个局部电网为例,运用风险指数法计算电网在某个负荷点所需的备用容量并将其与现行的备用管理模式中的备用容量进行比较,得出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备用容量进行动态分析计算,可以大大减少电网的备用容量储备,从而减少购买备用容量的成本。针对用户侧提供的备用容量,本文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各个行业对电力依赖程度的分析,运用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电力价值评估模型,得出可以考虑参与用户侧备用调节的行业类型。经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证明使用科学的方法(本文以风险指数法为例)对电网进行分析,可以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大大减少电网中的备用容量储备。同时,引入用户侧备用并引入统计学的计算方法来确定与电力供应相关度高的行业,以此来筛选提供用户侧备用的用户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