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粘结巨厚煤层综放区段煤柱留设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xi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西部某煤矿主采煤层6#煤,该煤层的平均厚度为17m,埋深538m,煤层埋藏较深,顶板岩层强度低、成熟度低,加之顶板多为泥质、钙质胶结充填,受后期各种地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裂隙-孔隙双重介质,因此,导致顶板岩层结构强度低、胶结程度差,岩石在水的作用下会变形软化以致崩解,顶板为弱黏结性顶板。本文在详细了解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等多种方法,对西部某煤矿综放6#煤层留设合理区段煤柱进行研究。依据西部某煤矿6#煤层的现场地质资料,针对其弱粘结顶板、煤层巨厚的特点,分别对实体煤巷道和一侧采空巷道的围岩受力情况、区段煤柱内部应力及变形破坏规律等内容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成熟的煤柱宽度计算的理论公式,估算出该矿综放工作面的留设煤柱宽度范围为16~24m。实体煤巷道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工作面回采对实体煤巷道的影响比较小,工作面推进至50之前巷道围岩结构比较稳定、围岩变形小;巷道围岩在工作面推进至50m时变形加剧,此时为老顶来压阶段;工作面推进距离大于50m以后进入周期来压阶段,巷道围岩变形稳定。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计算软件,建立留设不同宽度区段煤柱的综放开采模型,对煤柱应力、巷道围岩变形、巷道围岩及煤柱塑性区进行研究,得出煤柱宽度为16m-24m时,煤柱能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巷道表面变形小,合理的煤柱留设的宽度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在该矿6101工作面留设宽度为20m的煤柱时,采用现有的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煤柱能够处于稳定状态,巷道表面变形小,收敛速度不大,顶板离层变化小。在上区段工作面采空区的影响下,巷道能够满足6101工作面正常的安全生产。
其他文献
该文综合应用烧结理论、模糊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建立了烧结过程透气性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和操作指导系统.
如今,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同时,也威胁到人们的网
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在表现家庭主题时,往往采用“全家福”的构图方式。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三口之家”的中国式标准家庭构图(孩子居中,父母两边)出现在先锋美术、观念摄影、
学位
该庆分析与总结充填道输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与研究了充填管道输送参数的电算化与微机监控.充填管道输送参数的电算化部分,论述了该电算化软件的分析、设计、实现,以及在新城
该项课题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技术资料和科技论文的基础上,就轻质碳酸钙、硫酸钡和得质碳酸钙等白色颜料的基本物性进行比较研究,确定用重钙超细微粉何去何从代替硫酸钡应用于涂
沙粒作为一种典型的散粒体,大量应用于临时支护以及地下水沙充填开采等工程领域。目前,针对其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力学试验对侧限压缩条件下沙粒的压缩特性和力
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最常用的加工方法之一,由于其多用于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因此砂轮的形貌参数和磨损钝化程度对工件的加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加工过程中,砂轮的形
本文以煤层顶板底板常见的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砂质泥岩和碳质泥岩六种岩性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规则岩石试件的点荷载强度试
基于真实物理模型或数值仿真模型的晶格结构产品设计优化周期过长,阻碍着晶格结构产品更新迭代。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是一种具有强大的非线性和高维处理能力、预测性能强、对样本需求量小的近似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产品设计中替代真实物理模型或数值仿真模型。SVR近似模型的预测精度直接影响设计优化结果的优劣性,如何提高SVR近似模型的预测精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