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区中分子束外延生长SiGe/Si异质结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中我们研究微区中外延生长SiGe/Si异质结构,由于外延层和掩膜窗口的边缘效应所引起的应变的变化,并讨论此应变的变化对于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此外,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生长高品质应变Si的新方法。它利用微区生长材料的边缘效应引发应变弛豫的原理,结合Ge组分台阶变化Si1-xGex外延层对于失配位错的限制作用,成功地生长了高品质的具有张应变Si材料。论文中各章讨论的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SiGe/Si异质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论文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MBE生长SiGe/Si异质结构材料的生长技术,和材料的表征方法。第三章中,我们叙述了掩膜边缘及外延膜边缘效应,对于Si(100)衬底上微区生长的SiGe/Si异质结构中的应变和位错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研究了边缘效应对于共度生长材料和非共度生长材料的应变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微区Raman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的掩模材料(SiO2或Si3N4)的边缘效应对于微区中外延生长的SiGe/Si中的应变分布的影响。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微区生长SiGe/Si材料,由于边缘效应引起的应变变化,导致材料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讨论两方面的内容:一,不同掩膜的边缘效应引起的外延层表面形貌的改变。二,研究微区生长SiGe/Si异质结构中,边缘引起的应变弛豫对于材料的热稳定性影响。实验表明,与无边界约束的生长材料相比,微区生长SiGe/Si材料的应变具有远为良好的热稳定性。它表明利用微区生长材料研制器件,有利于提高器件的可靠性。第五章,我们利用外延薄膜边缘弛豫效应,研究外延生长SiGe薄膜表面纳米结构的密度和尺度随应变的变化,实验中观察到,由于Si1-xGex/Si层的部分应变通过外延膜的边缘释放后,导致Si1-xGex/Si表面的纳米结构的密度降低,同时横向尺度也发生变化。在外延纳米结构时通过外延区域尺寸的选择,可以在Ge组份不改变的情况下,实现对纳米结构密度及尺寸的改变。第六章,我们利用微区外延技术生长高品质的应变Si材料。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一,研制生长高Ge组份,低位错密度,高应变驰豫的Si0.45Ge0.55膜虚拟衬底。在3微米的窗口内成功生长了应变弛豫达90%,穿透位错密度低于2×105cm-2的Si0.5Ge0.5虚拟衬底,而整个虚拟衬底厚度仅为340nm。二,在Si0.5Ge0.5虚拟衬底上生长高品质的应变Si膜。其张应变达到1.5%,穿透位错密度低于2×105cm2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通过薄膜技术和光刻技术的结合,在DAC装置中一个砧面上沉积薄膜并光刻出单电极形状,利用压腔T301钢垫片的导电性能,将垫片作为另外一个电极,应用两点法实现高压下在位阻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护理领域额的应用现状。方法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CSCD)检索人工智能在护理领域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法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效果。方法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68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对68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68例患者平均
当前,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制造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发布高质量、低成本和多样性的产品,只有那些能够出色满足上述需求的产品设计才能在竞争中最终胜出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对其进行观察护理、系统护理、生活护理、心里护理及出院指导。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学前教育界亦是如此,通过合理配置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来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重
<正> 黄××,男,37岁。1987年10月18日诊。五月前砍柴伤左眼,当即红赤疼痛,经某医院用青霉素等药治疗,诸症旋即消除,惟视力稍有昏朦。服鱼肝油丸、杞菊地黄丸,视力不见
固体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地利用低品位热能,且没有环境破坏性的制冷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吸附式制冷技术发展到现在,对吸附工质对和吸附制冷系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