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的影响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失血性休克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大失血导致组织细胞内氧供不足,细胞进行无氧代谢,进而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措施是尽快恢复机体的循环血容量和氧供,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及时止血并进行液体复苏。传统的复苏液包括晶体液、人工胶体液、血液及血液制品,在救治失血性休克中虽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但远不够理想。本课题组致力研究的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以血红蛋白为氧载体,作为复苏液具有粒径小、使用前无需交叉配血、易于储存并且随时可得的特点。前期研究表明,其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救治在提高存活率,改善肠道微循环,缓解失血性休克导致的肺损伤,刺激骨髓造血等方面效果较好。肝脏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对缺氧十分敏感,而以人脐带血为原料的失血性休克复苏液对肝脏的影响缺乏系统性评价,故本课题针对肝脏这一重要脏器展开研究。目的:采用SD大鼠,建立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探究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联合胶体液制备成的中、低两种不同浓度的复苏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1)Sham(假手术)组:仅行血管插管,不进行失血复苏操作;(2)HES(羟乙基淀粉)组:大鼠插管后,建立失血性休克控压模型,维持休克状态90min,随后用HES进行液体复苏;(3)2%PolyCHb(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组:复苏液采用浓度为20g/L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其余操作与HES组相同;(4)6%PolyCHb组:复苏液采用浓度为60g/L聚合人脐带血红蛋白,其余操作与HES组相同。用激光散斑对比成像技术分别在基础、休克、复苏后0h和复苏后1h记录肝脏组织表面的血液灌注量用以评估肝脏微循环。另取32只雄性SD大鼠按上述分组随机均分,插管后实时监测MAP、HR,并于基础、休克、复苏后0h记录此时MAP和HR值,复苏后6h通过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血样用于血气分析、ALT、AST、Hb、Hct以及Neu%检测,大鼠死亡后立即摘取肝脏组织,右叶肝脏研磨成组织匀浆用于检测ROS、GSH、SOD、T-AOC、TNF-α、HSP70、IL-6含量,每组中随机取4只大鼠摘取左叶肝脏组织固定于10%中性甲醛用于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测,另取4只大鼠摘取左叶肝脏作为病理学检测的Shock(休克损伤)组。结果:大鼠在失血过程中,MAP、HR不断下降,休克状态时血压维持在35±5mmHg,实验组大鼠均已达危重失血性休克,三种复苏液均能对危重失血性休克大鼠进行有效复苏,使复苏后大鼠血压回升至80 mmHg,且复苏液中PolyCHb浓度越高,升压作用越显著;复苏后6h血液中的Hb含量随输入复苏液中PolyCHb浓度的增加而升高,Hct、血气分析、ALT、AST三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HES组和2%PolyCHb组大鼠在复苏后1h内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输入含PolyCHb复苏液使肝脏组织产生的ROS和GSH相较于Sham组升高,总抗氧化能力HES组和2%PolyCHb组均有所升高;三组实验组相较于Sham组肝组织中Neu%、IL-6均有所升高,2%PolyCHb组肝组织TNF-α和HSP 70含量升高;从病理结果分析2%PolyCHb组大鼠于失血休克状态肝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更轻,肝细胞凋亡率更低。结论:浓度为20g/L和60g/L的PolyCHb复苏液均能有效复苏危重失血性休克大鼠,PolyCHb在复苏过程中具有升血压作用,且PolyCHb复苏液浓度越高,升压作用越显著;20g/LPolyCHb复苏液在恢复肝脏表面血流灌注,改善肝脏微循环和减轻失血性休克造成的肝组织病理损伤方面优于60g/L PolyCHb复苏液。
其他文献
背景: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新型靶向线粒体抗氧化肽SS31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有显著的生理学作用,但是其对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作用仍然鲜为人知。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SS31肽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脓毒症心功能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方向。方法:将3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 mg/kg 0.9%N
朝鲜族是黑龙江人口数量第二的少数民族,作为外迁民族,朝鲜族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从扎根到蓬勃发展的历史是展现黑龙江省的包容性、开放性以及淳朴民风的重要入口。本文以朝鲜族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相关理论并对黑龙江朝鲜族文化基本情况加以介绍,明确在传播过程中主要的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和影响。第二部分分析黑龙江朝鲜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黑龙江朝鲜族文化传播现存问题
黄泥田作为南方大面积分布的低产水稻土,其贫瘠的养分含量和较差的土壤结构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因子。目前有关于低产黄泥田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点多为长期培肥后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变化,对于在水稻生育期内黄泥田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规律还不清楚,同时还未有关于黄泥田水稻土有机碳稳定性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以不同施肥模式下黄泥田连续8年(2011-2018年)的定位培肥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分析了
目的通过对矽肺患者体成分、握力及步速的测定,分析矽肺患者体成分、骨骼肌功能及力量的特点,探讨矽肺与少肌症相关性,进一步对矽肺患者病例资料的整理分析,探讨矽肺并发少肌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选取就诊于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尘肺科住院治疗的年龄在50岁-75岁的男性矽肺病人共113例,女性矽肺病人68例,均符合《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诊断标准,作为矽肺组。并选取同期进
2018年9月20日至24日,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简称“西博会”)在成都举行,90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团参加展会。展会期间,各类中外交流会议举办多场。其中,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与乌干达代表团于20日下午举行座谈会,商讨旅游、农业、文化等领域合作交流事宜。作者承担了此次座谈会的口译任务。本文以此次口译实践为主题,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对本次口译实践情况进行综合回顾、分析研究,着重以案例形式对口译
作为70后作家中的佼佼者,付秀莹目前已出版《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锦绣》等六部小说集、《陌上》《他乡》具有接续性的长篇小说两部,以及短篇小说六十余篇。本文从作品内容、艺术手法和文学贡献三个方面,对付秀莹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研究和分析,探讨其是如何用文学方式回应当下的社会问题的。在作品内容方面,付秀莹在创作过程中坚持现实主义书写模式,直面当下中国乡村和城市现状,复刻时代风貌,弘扬人性真善美,饱含
硬齿面齿轮具有减轻设备重量、小型化齿轮传动系统、提高机器承载能力和工作速度、降低传动噪音等优点,在机器人减速机、汽车变速箱、风电增速机等关键传动装置中广泛应用。珩齿作为一种硬齿面齿轮精加工的新工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齿轮传动噪音,延长工作寿命,提高齿形齿向精度、工作表面质量,而且能够实现高效率、大加工余量切除。珩齿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是制约硬齿面齿轮性能的关键因素。论文从珩削基础理论出发,研究珩磨轮
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在京海黄鸡感染(感染Ⅰ组每只鸡灌饲7500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Ⅱ组每只鸡灌饲1.5万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和未感染(对照组每只鸡灌饲生理盐水)情况下的表达情况,并对感染不同天数和不同剂量下的京海黄鸡血浆中抗性指标进行检测。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京海黄鸡IL-8基因上游-200
连续采煤机是应用于井下巷道掘进、露天煤矿开采以及房柱式采煤的煤矿专用装备,随着采煤技术的提高,对连采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截割煤岩过程中,截割臂带动滚筒进行运动,截齿对煤岩直接施加作用力,完成煤岩的截割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连采机截割臂受到了较大的应力,直接与煤岩接触的截齿的损耗量最大。本论文以连采机截割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端盘的参数化建模、截齿安装角与侧向角的仿真研究、截齿疲劳寿命分析、截割臂截割
试验采用两个棉花品种(豫早棉9110,干旱敏感品种;德夏棉1号,耐旱品种),于2018年在江苏大丰稻麦原种场(120°34’ E,33°24’ N)和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站(118°50’E,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