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带来诸多变化,商务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进程,从而带来了商标的国际化。因此,商标的翻译在经济和文化交流中也显得至关重要。实际上,商标的翻译可以看成是两个文化之间的一种交流。商标的翻译表面上虽然是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商标词之间的翻译,但它所涉及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这就是说,商标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然而,现存的对于商标翻译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中英文商标之间的互译,还远不尽如人意。译者往往倾向于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商标进行翻译,而这种传统的翻译理论的重点在于要求译文对原文的忠实度。因而所导致的问题是,目的语国家的消费者们常常很难理解在传统理论所指导下翻译出来的商标译文,这些商标的译文甚至会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反感或者不佳的联想。在过去的很多年当中,正是对等翻译理论在翻译领域内占主导地位;而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商标翻译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很显然,对等翻译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商标翻译活动的特殊要求;因而,传统翻译理论的作用日渐衰退,我们需要一种更符合实际的理论来引导商标的翻译。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尝试用功能翻译的方法来探讨中文商标的英译对策。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始于德国,然后到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这一理论的重点在于强调目的文本在目的文化当中的功能。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被认为是一个拥有主动权的专家,他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的信息资源,选择最适当的方法,以达到目的文本所预期的功能。因此,有时候一些目的文本不能忠实对等于源文本,那么功能理论此时就可以给其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功能理论适用于指导商标的翻译。当下商标翻译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中文商标的英译问题尤为明显,例如译名有悖于目的文化的含义、译名存在歧义或政治内涵、译名不雅、译名直接使用中文拼音等等。本文将通过功能理论对此类问题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法。同时,本文将大致介绍功能理论的发展、背景以及功能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通过一些实例,将功能理论的概念运用到商标翻译的实践中,并且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中文商标的英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