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是我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税收的经济职能是我们宏观环境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在这过程中,政府作为经济社会的参与者之一,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的稳态与均衡,促进社会生产的稳步发展。在生产领域,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并称为三大产业,三大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农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几乎是决定性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农业产值的增加。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工业化的步伐也随之展开,工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程度也迅速上升,最终成为推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首要力量,成为占GDP比重最大的生产部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工业生产的弊端开始显现。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不断开采也导致了工业生产的原料的严重不足,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对我国环境保护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以上看来,工业生产成本过高,负的外部性效用过于明显,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绿色生产”的需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以及经济快速的发展,第三产业随之诞生,包括现代服务业、金融业、保险、咨询、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以及特有的优势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环境保护与高效发展的需要,摆脱了以前单单依靠资源的投入来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社会需求的制约以及工业化进程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第三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经济还是要靠第二产业的支撑。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税收的职能以及我国产业结构不均衡的现状,首先阐述吉林省各产业的宏观税负以及税收收入状况,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背景,以吉林省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取相应的机理分析与实证分析作为支撑,选取吉林省的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为论点,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系数为背景材料,通过数据之间的对比来研究吉林省税收数据与产业结构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一系列的流程来解释说明流程来探究三大产业的税收收入是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文章的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中的线性回归的结果得出本文研究的结论并指出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应采取何种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