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场地大型深基坑预应力锚杆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失稳分析与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大量涌现,基坑工程逐步出现深、大、复杂等特点,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基坑支护形式也从以前单一的形式发展成为多种支护方式相结合的支护体系。但是由于地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基坑设计、开挖、降水、隔水等环节处理不足,基坑支护结构失稳等事故时有发生。基坑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工期,还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严重时会发生坍塌甚至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对基坑失稳的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做相应的研究。本文结合某湿陷性黄土场地大型深基坑预应力锚杆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失稳案例进行分析,对黄土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总结了国内外对黄土工程的研究情况及进展,系统地分析了黄土基坑的支护方式,并对黄土基坑失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了黄土基坑普遍的失稳机理及失稳模式,得出了影响黄土基坑失稳的重要因素,包括黄土基坑本身、地质环境以及黄土基坑所受到的外部荷载。针对工程实例,选用理正主要研究含水量对土钉墙的基坑稳定性的影响。计算时考虑不浸水及浸水两种条件,选取不同土钉间距、土钉长度、入射角度、边坡坡度等参数,计算不同工况下基坑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无浸水条件下,合理的土钉间距为1.5m,合理土钉入射角为10°,合理边坡坡度为74°;浸水条件下,安全系数降低,并且得出合理的土钉间距为1.2m,合理入射角为10°,合理边坡坡度为71°。湿陷性黄土基坑工程尤其要做好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防排水措施,以及及时地做好封闭工程措施。针对具体工程案例,采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 3D利用强度折减法原理展开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场地大型深基坑预应力锚杆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失稳分析,具体利用FLAC3D软件对基坑加固土层进行了模拟受力分析并计算出相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对基坑加固前后的各阶段的受力情况做了对比分析,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的验证,最后从施工技术环节及周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分析了基坑出现局部塌陷的原因,并提出在相应坍塌边坡增设注浆固结预应力锚杆槽钢腰梁的基坑加固方案。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关于面板接缝止水失效后的集中渗流计算模型、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可供借鉴的经验也不足,然而,面板出现裂缝或者面板接缝止水失效后会发生集中渗流,轻则会引起渗漏量过大
桥梁是公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桥梁技术标准的提高,交通量的增大,出现了超载、过载等问题,同时设计、施工、养护以及材料老化的缺陷,不少桥
宝兰高铁穿越陕西省西部及甘肃省东部,沿线大半隧道穿越厚度大、湿陷性强烈的黄土地层,其潜在的湿陷变形威胁隧道的安全稳定。所以,对隧道穿越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尤其是隧道
我国自1990年建成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四川旺苍东河大桥以来,钢管混凝土拱桥就以其施工简便,跨度大等诸多优点而在我国得以迅猛的发展,已经建成的巫山长江大桥跨径达到460
本文以跨度为40m的单双层肋环型球面网壳为研究对象,对单双层球面网壳在地震作用下非线性动力稳定性能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江南大学体育馆屋盖结构工程的稳定分析,主要
我国现有发电厂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很多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使用40多年.由于建造时期设计规范尚不成熟,施工工艺存在缺陷,加之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役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沿海地区的厂房、港口、交通设施、住宅建筑等不断增多,工程建设过程中难以回避软土地基。对于软土地基一般采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如何合理分
“释能拱”是对既有旧危拱桥采用特殊施工工艺进行处理,改变其结构体系,使其内力重新分配,进而优化结构受力所形成的拱桥。“释能法”加固改造既有旧危拱桥,通常采用特殊机具在无
膨胀土问题是全球性的重大工程问题之一,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但至今在各国的工程建设中膨胀土引起的工程问题仍频繁发生并造成巨大地经济损失。据大量统计表明,膨胀土路段
受弯构件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构件,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是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受弯构件刚度计算公式是通过对试验数据和试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