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这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所面临的紧迫问题。理论上,地方财政支出能够很大程度反映政府的政策倾向,各项财政支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城乡居民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机会,从而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发生变动。由于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具有很高的可控性,因此明确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政府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的数量和结构,从而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现有研究多将城乡收入差距作为整体研究对象,鲜有考虑城乡收入差距内部结构性问题。本文基于不同收入分配环节视角,将城乡收入差距分解为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二次收入分配差距。通过计算各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得出不同收入分配环节中各项收入差距对城乡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和影响大小。定量准确把握城乡收入差距结构,有利于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和变动趋势,对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重要意义。 在厘清城乡收入差距结构的基础上,本文选择福利性财政支出作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研究变量,分析了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支持农业方面的支出对城乡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二次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原理和影响途径,试图从理论上阐释福利性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结构的影响,弥补了已有文献重视实证研究、缺少系统理论分析的缺陷。 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福利性财政支出对不同分配环节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福利性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对初次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不明显,对二次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影响;医疗卫生支出拉大了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二次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保障支出作用于经营性收入差距,增大了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在二次收入分配环节未产生积极影响;支农方面支出一方面作用于工资性收入差距,扩大了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缩小了二次收入分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