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背景下壮族传统村落变革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迁移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也不断发展进步,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一种潮流。在这样的影响下,闭塞的农村地区也开始加入这种潮流中,少数民族地区同样也被卷到这种大浪潮中。外出流动的少数民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流动的特点、原因、影响作用方面有与其他流动人群不一样的独特性。近年来,外出务工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涉及少数民族的比较少。因此本文以一个传统的壮族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动人口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展开研究,以期对流动人口的研究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第一章,P屯外出务工的原因与组织现状。通过表格统计方法对现今P屯外出务工情况进行统计,从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文化程度、职业构成等方面总结流动人口的特点,并从个体意愿、同辈示范、务工氛围和社会趋势四个方面分析其原因。第二章,外出务工与经济变迁。梳理P屯经济发展概况,并分析外出务工对壮族村落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的不同影响。如土地的使用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发生变化;烧制砖瓦的家庭小作坊逐渐消失;运输业和建筑业兴起。第三章,外出务工与政治变迁。外出务工使P屯壮族村民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基层领导结构转变,农村精英成为新的村级管理者;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出现了农民工阶层、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阶层以及包工头等新的社会阶层。第四章,外出务工与文化变迁。在外出务工的影响下,壮族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语言和教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民族意识强化、婚姻观念更新、穿着打扮新潮化、日常起居多样化、妇女地位和角色变化、儿童民族语言强化等。第五章,外出务工与村落变迁间的问题。分析在外出务工影响下,P屯出现收入差距扩大、农业生产劳动力流失严重等经济问题;村委会选举质量下降、乡村人际关系弱化、宗族观念弱化等政治问题;留守老人和儿童、离婚和婚外情增多等社会问题;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侵蚀。结语。对全文论述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并探讨壮族外出务工及其特殊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从分析阅读推广人概念入手,从广义和狭义概念角度对阅读推广人进行定义。梳理、介绍国内外阅读推广人培训的历程、方式和各自的特点,并着重分析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人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通过动力学模型,对未来20年我国
瑶山白裤瑶作为偏远贫困和民族文化心理场弱势少数民族的代表,其辍学问题是学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集中反映。文章基于对白裤瑶的田野考察,从学生的目标动机和成就动机低下、家
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异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包括两个相互制约的方面 ,一是人对教育的异化 ,二是教育对人的异化。同时 ,教育异化也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正> 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从15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出现了四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尽管各大洲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共同的历史
成都大学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结合成都市经济发展及学校的具体实际,对全校本科生开设"国学经典导论"公共必修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校对国学课的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推进,公安机关执法管理体系日趋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体系有了明显发展。本文以公安系统内部执法监督为切入点,深刻研究了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