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其主要危害是心脏的不良重构,这种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必然导致心脏功能的改变。作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心血管发病率也会明显升高。早期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所获得的速度和应变分析用来评价局部心肌功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DTI的角度依赖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是最近基于二维灰阶显像发展起来的评价左室整体和局部心肌功能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追踪分布在心肌内与组织同步运动的自然声学斑点,通过追踪其几何位移变化得到心肌应变,因此无角度依赖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左室纵向、径向应变及左室扭转的分析来探讨STI技术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得心腔大小及室壁厚度在正常范围且左室射血分数(EF)≥55%。患有心肌病、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患者除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4例(男14例,女10例)。
GE Vivid7 Dimension彩色超声诊断仪,M3S探头,图像帧频为40~60帧/s。DVD光盘存储图像,Echo PAC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
二、实验方法
1、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存储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室长轴观切面及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四个心动周期二维动态图像。脱机分析,应用Echo PAC工作站测量左室长轴、短轴16个节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径向应变,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旋转角度、速度值及左室扭转角度、速度值。
2、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x±s表示,两组间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纵向应变
高血压组左室前壁、前间壁、侧壁中间段,前壁、下壁心尖段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
二、径向应变
高血压组除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切面前间壁、间壁四个节段外,二尖瓣及乳头肌水平其他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而心尖水平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
三、扭转相关
高血压组左室整体扭转角度、扭转速度峰值,心底旋转角度峰值,心尖旋转角度、速度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心尖旋转角度与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呈正相关(r=0.829,P<0.05)。
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能够精确地提供室壁各个方向的运动信息,能够较敏感的检出高血压患者室壁各个方向运动的改变。高血压患者早期整体心功能正常时已存在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表现为局部心肌纵向、径向应变减低及扭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