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表达及意义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309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在多发性硬化患者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OPN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及其在多发性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的16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女性11例,男性5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4.6±11.5岁,病程1个月~3年,均符合1983年poser的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无其它免疫性疾病。健康体检者20名,收集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其中女性16例,男性4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3±7.3岁,与MS组在性别及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为对照组研究。其中经系统甲强龙冲击治疗的16例MS患者,于治疗2周后再次抽取血液标本。采用RT-PCR检测OPN基因在16例多发性硬化、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mRNA水平的表达以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OPN~+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所占的比例。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多发性硬化患者组和正常人组中骨桥蛋白的mRNA表达:通过RT-PCR法检测到OPN在多发性硬化组和正常人组中的mRNA表达指数分别为0.5947±0.2772和0.2513±0.1389,经统计学两样本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t=7.922,P<0.01)。(2)多发性硬化患者的OPN~+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为23.5%高于正常人组16.3%(P<0.01)。(3)多发性硬化患者经治疗前后骨桥蛋白含量表达的变化:多发性硬化患者治疗后OPN~+CD4~+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所占的比例为17.4%明显低于治疗前的比例后23.5%(P<0.05)。结论1.骨桥蛋白在多发性硬化复发期中表达增高,经甲强龙治疗后降低,提示骨桥蛋白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2.多发性硬化患者组的OPN基因在mRNA高表达,OPN可作为早期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能量多普勒(CDE)观察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的血流特点,并测出它们的血流参数,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探讨CDE在子宫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
目的  通过比较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神经心理学评分、脑损害程度,探讨血清ADMA变化及其对轻度认知损害的影响,并分析
目的正常成年人的椎间盘组织含有很少的血管,而且只存在于纤维环的外部,然而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内则出现了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基质细胞源性生长因子-1(stromal cell-d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