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i共掺杂Z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征ZnO是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较宽的禁带宽度、较高的自由激子束缚能、良好的透光性能以及较高的机电耦合系数和良好的导电性能等,在光学催化领域、透明导电薄膜、生物医学以及光电子学等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本征ZnO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很低,只能利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微量的紫外光,从而限制了它在光电子学领域的高效应用。近几十年来,科学家采用多种方法对杂质原子掺杂ZnO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Co原子掺杂和Bi原子掺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本征ZnO的电子结构、电磁性能和光学性能。但是,到目前为止,Co-Bi共掺杂对ZnO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规律的理论研究还罕有报道,对Co掺杂和Bi掺杂对ZnO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本文以Co、Bi为掺杂原子,利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研究Co掺杂、Bi掺杂和Co-Bi共掺杂对ZnO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  首先,采用第一性原理超软赝势方法,利用Materials Studio8.0软件包中的CASTEP模块构建了本征ZnO的超晶胞结构,并进行了收敛性计算和结构优化。计算了研究了其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发现,本征ZnO为直接带隙半导体,禁带宽度为0.743eV。吸收边为0.74eV,与禁带宽度相对应;在高能量区域有较强的吸收和反射性能,对可见光区的有效利用能力较弱。  然后,分别用不同数量的Co和Bi原子原位替代Zn原子,计算和研究了掺杂ZnO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光电磁性能。研究发现,Co掺杂ZnO后,导带和价带能级数量增多,且分布变得密集,态密度向低能方向移动。在费米能级处,Co掺杂ZnO的上自旋态和下自旋态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掺杂体系表现出明显的铁磁性。在高能量区域吸收性能和反射性能减弱,光透过性能增强,在低能量区域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随着Co原子掺杂量增多逐渐变强,光透过性能减弱。Bi掺杂ZnO的介电函数虚部峰值变大,并向低能量方向红移;高能量区域的吸收峰、反射峰和能量损耗峰随着掺杂原子的增多逐渐减小,透光性增强。  最后,构建了Co-Bi共掺杂ZnO的超晶胞结构。研究发现,Co-Bi共掺杂ZnO体系的能级变得更加弥散,定域性减弱,禁带宽度展宽,价带顶向低能量方向移动。CoBi-ZnO具有铁磁性。CoBi-ZnO的介电峰值和吸收峰向低能方向发生红移现象,在低能量区域的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减弱,光透过性增强,能量损耗峰的位置与本征ZnO基本保持一致,但峰值明显下降,增强了对光的有效利用。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散射矩阵方法研究了基于Majorana费米子的双电极模型,以及双量子点单电极模型的热电性质.分别计算了电导,热电势,热导以及ZT品质因子随费米能的变化.  首先对在二维拓
[摘 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语言的功能。语言之路不通畅,“一带一路”的战略就无法完成,而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在“一带一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主要强调语言知识,缺乏商务、贸易、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具有知识复合型、能力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才可以服务于“一带一路”总体战略,服务于地方和国家经济。  [关 键 词] 一带一路;高职商务英语;全球化  [中图分类
随着纳米技术的逐渐发展,纳米管、线、柱、棒以及核壳等形状的纳米材料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另外,他们在新型国防建设、医疗药物、信息工程方向有不容小觑的贡献。因此
随着传统硅半导体材料加工工艺的进步,以其作为根基的元器件科技大厦正在逐渐逼近自己运算和存储速度的天际。相比之下,具有更多的自由度的金属氧化物有望成为下一代电子工业革命的基石。而金属绝缘转变现象就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中历久弥新的研究领域之一。实现金属绝缘转变的方法包括带宽控制和能带填充这两种。理论则包括莫特转变、斯莱特转变等基于强关联作用提出的模型。然而随着样品制备手段和研究材料的不断扩展,接连发现
近年来,随着器件的小型化以及集成度的逐渐提高,掀起了人们对分子器件的研究热潮。分子器件利用有机分子单层或单个分子作为介质来控制光电信号,其中电荷在器件中的输运是最基本
托卡马克是最可能实现可控磁约束核聚变的实验装置之一。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是托卡马克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其直接影响装置的寿命以及稳态可控放电,而偏滤器是等离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