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内容:双表达淋巴瘤(Double-expressor lymphoma,DEL)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一类少见类型,主要表现为MYC/BCL-2蛋白或者MYC/BCL-6蛋白的共表达。目前MYC/BCL-2蛋白的共表达被认为是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指标,但是,关于BCL-2蛋白表达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及BCL-6蛋白表达对DLBCL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探讨BCL-2,BCL-6蛋白表达临床特征及对DLBCL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2.基于IPI分层模型纳入新预后因子构建新的预后分层模型(Revised-IPI,R-IPI)。研究方法:1.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12例初治DLBCL患者治疗前肿瘤组织中BCL-2,BCL-6和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各个因素与DLBCL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2.评估≥60岁患者和?60岁的DLBCL患者BCL-6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PFS和OS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3.基于IPI分层模型纳入MYC,BCL-2和BCL-6等因素构建新预后分层模型,Kaplan-Meier曲线估计新预后模型评价预后的能力。研究结果:1.212名初治DLBCL的患者中有35.8%(76/212)的患者具有MYC蛋白阳性表达,68.4%(145/212)的患者显示BCL-2蛋白阳性表达,84.0%/(178/212)的患者具有BCL-6蛋白阳性表达。我们定义BCL-2/MYC共表达或者BCL-6/MYC共表达为同时具有BCL-2≥50%和MYC≥40%,或者同时具有BCL-6≥30%和MYC≥40%,其中19.8%(42/212)的患者具有BCL-2/MYC蛋白共表达,23.6%(50/212)患者具有BCL-6/MYC蛋白共表达。2.在回顾性生存分析中,我们发现BCL-2蛋白单表达,BCL-2/MYC蛋白共表达是独立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的独立预后因素。BCL-2或/和MYC阳性表达患者的预后较BCL-2或/和MYC阴性表达组的患者预后差(P<0.05)。BCL-2(+)/MYC(-)表达患者的预后较BCL-2(-)/MYC(+)的患者预后差。因此,与MYC相比,BCL-2可能在DLBCL患者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3.本研究还显示BCL-6(-)/MYC(+),BCL-2(+)/BCL-6(-)+/MYC(+)是DLBCL患者PFS的显著不良预后因素。BCL-6(-)+MYC(+)患者PFS较BCL-6(+)+MYC(+)患者预后差。此外,我们发现BCL-2和MYC共表达的患者如果同时伴随BCL-6(-)表达,则患者的预后最差。该发现表明BCL-6阴性表达可能是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4.不同年龄组BCL-6蛋白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的生存预后分析发现对于?60岁患者单独分析BCL-6蛋白表达最终发现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无相关性,伴随MYC(+),MYC(+)/BCL-2(+)表达时,BCL-6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之间生存曲线差异明显。然而,对于≥60岁患者,单独分析BCL-6蛋白表达发现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无相关性,伴随MYC(+),MYC(+)/BCL-2(+)表达时,对患者预后均无影响。5.将BCL-2、BCL-6、MYC蛋白表达纳入IPI评分系统构建的新R-IPI预后评分模型,其区分预后分层的能力较IPI更大。研究结论:1.BCL-2单表达是DLBCL患者的显著不良预后因素,并影响着患者的PFS和OS,BCL-2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2.在DLBCL患者中,与MYC相比,BCL-2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3.BCL-6单表达与DLBCL患者预后无关。4.BCL-6(-)对MYC(+)和MYC(+)/BCL-2(+)的DLBCL患者具有预后不良作用,其中在年轻患者(?60岁)中更显著。5.将BCL-2、BCL-6、MYC蛋白表达纳入IPI评分系统构建的新R-IPI预后评分模型,较IPI评估预后更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