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制备优异吸附性能的Cu2O复合材料的考虑,采用化学交联法,以戊二醛为连接剂,在胺基化碳纤维上接枝了胺基化石墨烯(GFs);在其上,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替电化学聚合了间苯二胺和三聚氰胺,形成了功能碳载体复合电极(MPM/GFs);分别采用恒电位或双脉冲伏安法,在MPM/GFs上沉积纳米Cu2O;获得了纳米Cu2O/聚间苯二胺掺杂三聚氰胺/碳纤维复合材料(Cu2O/MPM/GF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晶体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显微共焦拉曼光谱仪(Raman)和电化学技术(EC)对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探讨了不同电位、pH、时间等条件对Cu2O/MPM/GFs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间苯二胺在碳纤维表面电聚合后,形成了线状聚合物(PmPD/GFs),而三聚氰胺在PmPD/GFs表面电聚合后,形成了均匀分布的颗粒状聚合物(MPM/GFs);改变反应条件,制备得到不同形貌和分散状态的Cu2O晶型。结果表明,采用双脉冲伏安法(E1=-0.5V,t1=10 s;E2=0 V,t2=10s),pH 9.0,10 min条件下,得到了分散均匀的2D纳米片状Cu2O/MPM/GFs复合材料。基于快速分离水溶性碘离子的考虑,采用电位辅助分离回收法,研究了Cu2O/MPM/GFs对水溶性碘(I-)的吸/脱附机制。采用FE-SEM、XRD、XPS、Raman、UV-vis和EC技术,表征了I-在其上吸/脱附行为。研究显示:在45℃、pH 5和12 h条件下,Cu2O/MPM/GFs对I-的最大静态吸附量可达40.31 mg/g,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而在0.8 V、pH 5和3 h条件下,Cu2O/MPM/GFs对I-的的最大电吸附量却高达86.82 mg/g。吸附达到平衡后,采用循环伏安法脱附90圈,脱附率可达70%以上。表明:电位辅助分离回收水溶性(I-)具有更高的效率。此外,在紫外光,偏压1.2 V协同作用下,Cu2O/MPM/GFs可光电催化降解2,6-二氯苯酚废水。在中性条件,偏压1.2 V,紫外光1 h下,Cu2O/MPM/GFs对2,6-DCP降解率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