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0-101总线网络的研究开发及其在楼宇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ieldbusControlSystem)技术是当今炙手可热的自动控制技术,它对自动控制领域的影响不是浅表的触动,而是观念的更新和控制体系的变革。 由于国外现场总线的通信协议和技术并未完全对用户开放,若将国外的FCS系统完全照搬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应用于军事与武器装备建设等关键领域,将产生受制于人的危险,给国家安全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因此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并投入实际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该研究正是为了寻求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的一种途径。 由现场总线标准化的过程可知,目前尚无一个真正统一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这为我国现场总线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机遇。贵州以太公司开发的YTO-101现场总线技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国产化的现场总线技术。该现场总线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时性强、易于构建现场控制节点等优点,可用于楼宇自动化、工业现场、军事控制和武器装备等各领域。 该文首先综和论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概念、形成背景和当前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分析了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FCS系统的结构与优点。进而重点对YTO-101现场总线技术的主要特性、极限参数、额定参数、内部功能、主要寄存器和计数器、网络参考模型、设备接口通信方式、总线通信方式、设备描述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介绍了YTO-101通信模块的典型电路,并将YTO-101总线与目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几种现场总线(CAN、FF、Profibus和LonWorks)进行了比较,对其异同与优缺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该文在对YTO-101现场总线技术网络体系的构成和楼宇自动化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以楼宇自动化(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中消防安全系统的自动监测与报警子系统作为切入点,对YTO-101总线网络在BAS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对YTO-101总线温度监控报警网络系统的网络体系构建,温度监控报警节点的硬软件设计和可靠性设计,上位温度监控报警软件设计,设计出以YTO-101总线技术为基础的温度监控报警网络系统。经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实用、可行。 通过对YTO-101总线技术为基础的温度监控报警网络系统的研究和实验,说明对YTO-101现场总线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在一定条件下,该技术可以用于楼宇自动化、工业现场、企事业管理、军事和武器装备控制等领域。摆脱国外现场总线技术的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发展,要求企业成为智能型的经济组织,这一要求可以通过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很好地实现。管控一体化就是采用系统集成、信息集成的方法组织生产,把市
绝缘瓷环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目前,国内的瓷环生产厂家大多仍使用人工检测的方式来保障瓷环质量,检测效率较低,生产成
微网(micro-grid)由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负荷及控制装置组成,既可并网运行,也可以孤岛运行。在并网运行时,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达到供需平衡。在孤岛运行时,通过内部各
目前我国树脂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但相当一部分的树脂配料生产厂商仍采用仪表控制、人工填料方式,因而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生产安全性不高。如何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
目前,随着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移动机器人的导航,避障,路径规划等方面问题研究更为深入并且要求也不断提高。机器人行走空间的不
当前,计算智能算法作为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三种算法的融合,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为了进一步扩展计算智能算法的性能,在深入
本文对基于XPath的网页信息抽取进行了研究。文章提出了两种基于XPath技术的网页信息抽取方法。基于XPath的网页正文信息抽取方法,通过页面的比较,从而确定网页的生成结构,完成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对数据存储的需求由原来的以主机为中心、以存储设备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网络为中心,目前的存储系统在性能、可用性、传输距离等各
非完整系统广泛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如柔性连杆机械手、轮式移动机器人、车载倒立摆、水下运动车辆等,由于非完整约束的存在,以及系统本质非线性,解决这类系统的控制问题具有很强的
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消费电子产品等各个行业,己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一个大的方向。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家电以及后PC时代概念的提出,使得信息终端的多元化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