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林是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森林类型,具有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还具有较大的年固碳速率,对减小温室效应、稳定调节碳平衡有积极作用。在我国木材资源短缺,提倡“以竹代木”背景下,对毛竹林进行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是科学合理地开展毛竹林经营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临安市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临时样地立地因子调查数据、单株立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数据和DEM数据等,采用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及以数量化理论评价模型方法等,对研究区立地主导因子、立地质量评价指标、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毛竹林立地主导因子重要性排序依次地貌、海拔>坡位>土壤厚度、坡向。根据综合多因子和的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研究区毛竹林立地分类系统,该系统把研究区所有林地共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小区、12个立地类型组,70个立地类型,其中现有毛竹林包含68个立地类型。(2)利用不同毛竹构件因子,通过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建立相容性立竹材积和毛竹生物量模型系统: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是0.9677和0.9507,可用于毛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的估计。(3)通过林分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平均单株地上生物量和优势竹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单株地生物量进行比较,确定优势竹平均单株材积作为毛竹林立地质量最佳评价指标。(4)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模型经检验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仅可对现有的毛竹林生长状况进行评价,还可以评价无林地的生产潜力,预测毛竹的生长状况。(5)将研究区所有森林立地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立地质量等级,分别对应5个适宜性等级。研究区现有毛竹林分布较合理,较适宜以上占92.04% ,仅有少部分毛竹林分布在较不适宜和不适宜区域。从研究区所有林地小班预测来看,最适宜和适宜毛竹林种植区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