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铅暴露对发育期原代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及可能机理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源性铅中毒事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铅可导致大脑的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而影响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其中对发育期儿童的损伤尤为明显。突触神经递质的传递是维持大脑神经活动正常工作的基础,但是铅对发育期的神经递质的传递的影响及其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课题旨在研究“慢性铅暴露对原代海马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及可能机理研究”。  方法:1.以Sprague-Dawley(SD)新生大鼠(出生24h以内)为模型,取海马CA1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在第三天时加入5μM的醋酸铅进行慢性铅暴露处理。在第14天时,利用电生理膜片钳技术,记录突触后微小电流(mEPSC和mIPSC),以评价慢性铅暴露对兴奋性突触传递和抑制性突触传递的影响。2.整体动物实验以SD母鼠为研究模型,250 ppm醋酸铅在SD大鼠孕期进行暴露至幼鼠出生30天。利用透射电镜观察CA1组织突触前膜囊泡分布;Q-PCR检测SNARE单体syntaxin1a、SNAP-25、VAMP2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了SNARE复合体的蛋白表达量;电生理记录PPR。  另一方面,为了阐明慢性铅暴露对突触传递影响的可能机理,以离体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为模型,5μM的铅暴露3至14天。1.用Western Blot检测H3K27me3的蛋白含量,以及synapsin1和synapsin1的磷酸化水平。2.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检测H3K27me3与synapsin1的互作能力。3.Q-PCR检测H3K27me3下游调控基因synapsin1、synapsin2、synaptotagmin6以及CDK5的mRNA的表达量。4.电生理膜片钳技术进一步验证慢性铅暴露导致的递质释放的抑制是否有CDK5的参与。  结果:  (1)慢性铅暴露显著降低了原代海马神经元mEPSC和mIPSC的频率,但是对mEPSC和mIPSC的幅度无显著变化。  (2)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慢性铅暴露使突触前膜的囊泡在突触前膜的分布更加的弥散;Q-PCR结果表明慢性铅暴露导致了SNAP-25和VAMP2的mRNA显著下降,syntaxin1a的mRNA的含量显著上升;但是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SNARE复合体的蛋白含量不变。电生理结果显示慢性铅暴露使得囊泡的释放能力降低。  (3)慢性铅暴露导致H3K27me3的蛋白含量显著下降,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与囊泡释放相关的基因,Q-PCR结果显示慢性铅暴露显著降低了synapsin1的mRNA水平,但synapsin2的水平显著上升。Chip实验结果显示慢性铅暴露组中H3K27me3与synapsin1的结合能力上升。  (4)慢性铅暴露显著降低了synapsin1的第553位色氨酸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对synapsin1的总蛋白含量没有变化。慢性铅暴露显著提高了synapsin1磷酸化位点的上游CDK5的mRNA的表达量。  结论:  (1)慢性铅暴露抑制了原代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但是没有改变突触后膜的电流强度。  (2)慢性铅暴露改变了突触前膜囊泡的分布,并且抑制了突触前膜囊泡的释放能力。  (3)慢性铅暴露通过提高CDK5的表达量导致synapsin1的第553位色氨酸位点的磷酸化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其他文献
学位
将聚苯乙烯(PS)电器外壳样品预先加工制成能通过1 mm筛的细颗粒.取此颗粒样品0.5 mg置于样品杯中,在裂解仪上从100℃开始,以20℃·min-1的速率升温至340℃,热解60 s,使所测定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公众担心的问题。转基因食品特定碱基序列的检测越来越重要。开发简便、迅速、廉价、微型化的DNA传感器成为了研究热点。电化学DNA传感器因其响应较快﹑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成为了生物学、医学领域的新型课题。本文以特定转基因碱基序列为检测对象,利用血红素-还原氧化石墨烯(Hemin-rGO)纳米复合物、金纳米粒子(Au NPs)、多壁碳纳
封闭式组合电器(GIS)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电力系统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电力部门对GIS进行在线状态监测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同一变电站中的GIS包含着多种设备,需要监测记录的信息名目繁多,处理工作量大。为了能够有效管理设备的各种信息,本论文开发研制了GIS状态监测综合管理系统THMS,集GIS设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状态监测于一体,便于电网控制中心实现分级管理及设备的状态维修。本论文中的GIS状
当前断路器正在朝着自能式的方向发展,本文是在针对我公司自行开发的新产品LW33-126(三相SF6自能式气体断路器)配用的弹簧操动机构的设计工作的基础上撰写的。对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的设计要求,以及分、合闸弹簧机构、弹簧操动机构的空载特性、脱扣机构、储能机构以及弹簧操动机构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全面论述。特别是在断路器弹簧操动机构设计的三个关键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首先为使弹簧操动机
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是解决配电网实际运行中网损高、电压水平低的有效方法,也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首先,研究了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的基本理论,讨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对电压和有功损耗的影响,提出配电馈线电容器优化控制对进一步降低配电网的有功损耗效果显著。 其次,针对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对配电网潮流计算的要求,采用交替迭代算法进行配电网的潮流
采用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通过正负离子快速切换的全扫描分析,实现了对92种工业染料的分子离子峰的离子化规律的探究.结果表明:碱性染料中氯或硫元素的存在状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