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研究——以雁塔路地段大学校园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8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与城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在发展模式多元趋势的背景下,校园与城市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和城市逐渐融合、互相影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借助系统论、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着重从城市规划角度,采用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新形势下西安南郊传统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的发展演变机制与趋势,为大学校园与其周边环境的更新改造提供设计思路,促进校园与周边环境的有序、健康发展。   本文开篇首先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的背景,同时对国内外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相互关系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结了两者存在的差异。其次,在调查研究部分,重点选取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三所校园进行调研,分析了西安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发展的空间形态、社会价值、影响因素、以及两者间互动的功能资源。   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西安南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互动发展的思路。   论文最后在基础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结论:   1)大学与周边环境之间产生互动的根本动力在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利用的资源,不同布局模式的大学与周边环境形成的互动空间在影响力及影响范围上有很大差别,但在共同发展中存在一些类似的相互作用。   2)雁塔路商业的繁荣既有积极影响,又有诸如交通紧张、用地混乱的消极影响,如何缓解这种矛盾将是雁塔路地段规划今后研究的重点。   3)结合西安南郊大学分布的情况,建议将大学与周边地区发展有机结合,利用大学资源,整合重组为大学城。   4)大学校园规划的方法应该从单纯“物质形体规划”转变“到综合的规划”,由“终极规划”转变到“过程规划”(动态规划过程)。规划方案强调规划目的的多样性与周边社区的参与。   5)结合发展现状,在南郊大学与周边环境互动策略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规划组织工作和机构的创新,将提升校园空间环境品质、发展和振兴地区经济等各项措施协调起来,共同纳入到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整体规划内容中。   6)在大学与周边环境整体开发采取多种开发建设模式,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引导投资,从而把大学校园与周边环境建设的经济效益与城市环境效益,社会公平要求融合在一起。  
其他文献
我国的传统居住建筑形式多样、种类万千。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领域独树一帜。当代中国中式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形式,结合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国内许多发展迅速的城市,其规划管理部门多数采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建设审批工作,但上海市规划管理
“儿童冒险性游戏场”是在对儿童游戏场进行细分过程中衍生的一个概念。这一游戏场类型主要出现在国外,国内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因此学术界也尚未对其定义进行界定。为了方便研
学位
作为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蓝图和总纲领,以及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龙头”的城市规划,如何在节约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为节约资源做贡献?我们又用怎样的方法来评价其
我国村镇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营方式的更替、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流通手段的进步,引发了农业经济结构多
韩城老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所在。85版城市总规提出的“新旧分离”,使韩城市由以老城为主体的总体布局演变为以新城为主体的总体布局。由于规划缺乏对老城的功能结构
身体作为与建筑学十分密切相关的主题,从维特鲁威到现在,一直印记在建筑学之中,虽然身体曾经被现代建筑学所漠视,但是当代建筑学的发展开始关注身体的回归。本论文以“身体作为建
本文以近年来出现的新住宅类型--“花园洋房”为着眼点,将之与其他特殊多层住宅如“叠加别墅”归类进行研究,这一类住宅具有无固定标准层,注重室外空间的设计等特点,本文以“花园
城市水体及水岸空间环境是城市重要的空间资源,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打造水乡城市旅游目的地、支撑城市水上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
城市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同时也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引导。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都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