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先天性畸形、外伤、感染、肿瘤可以导致骨缺损,需要通过骨移植进行修复。尽管现在已经存在很多种的骨移植技术,但由于附加手术侵袭,自体骨源的限制,异体骨免疫排斥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研发骨诱导材料代替骨移植显得越来越重要。在1965年Urist证明移植脱钙骨可以诱导骨骼肌形成软骨和骨。骨形成蛋白作为一种活性的骨诱导因子已经被证实存在于脱钙骨基质中,促进骨质形成。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阶段已经研发出十余种重组人骨形成蛋白,其中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应用最为广泛,已经在部分骨移植、骨再生领域应用于临床。由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半衰期较短,为使其能在作用部位长期维持有效浓度,需要将其整合到合适的载体上,减少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剂量及副作用。天然高分子(胶原、壳聚糖等)、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聚乳酸、聚乙烯二醇等)、无机材料(羟基磷灰石、钛合金等)均可作为重组人骨形成蛋白的载体。氟化物对骨质形成过程作用复杂,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较低浓度的氟化物可以促进骨质形成、骨质矿化,高浓度的氟化物对成骨过程存在抑制作用。本文综述了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的研究概况和目前应用现状,以及氟化物对骨形成过程的作用。拟通过动物试验探究氟化物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在异位成骨中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氟化物能否作为促进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成骨的促进物。实验目的:探讨氟素对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在肌肉中成骨的影响。方法:rhBMP-2与I-型胶原混合体植入8周大的大鼠腹直肌内,大鼠分三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含1mg/L氟化钠,100mg/L氟化钠喂养。形成的新骨摘除后行病理学检查,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钙含量。结果:1.低浓度氟染组(1mg/L)和高浓度氟染组(100mg/L)碱性磷酸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区别(P>0.05)。2.氟染3周后低浓度氟染组与高浓度氟染组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同一水平。3.对照组与氟染组的钙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第3周时低浓度氟染组与高浓度氟染组钙含量无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氟化物不能改变rhBMP-2异位成骨机制。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氟作为参与骨质形成的重要元素,在rhBMP-2诱导的异位成骨过程中对于骨化没有明显的影响。虽然本实验在rhBMP-2植入3周后可以发现氟染组新生骨中钙含量存在增高的趋势,但氟能否作为合适的添加物促进rhBMP-2诱导成骨还需要长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