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对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特别注意其对肠道菌群的的调节效应,探讨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的关系,佐证以“健脾温肾”为则论治单纯性肥胖的学术思想,为针灸临床防治单纯性肥胖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性肥胖患者60例分成2组,每组30人。分别为针灸治疗组30例、基础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控制配合合理运动。针灸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以及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健康组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肠道主要菌群的变化情况,并观察身高、体重、BMI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中医症状量化积分与疗效及血脂的变化情况。全部数据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肠道主要菌群:两组患者治疗前肠杆菌、肠球菌均高于健康组,经治疗后,治疗组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拟杆菌均低于健康组,治疗后治疗组拟杆菌数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治疗前后与健康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体重、BMI、WHR:治疗组在体重、BMI、WHR方面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虽然治疗前后有差异,但(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3)血脂:治疗组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除HDL-C外其余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相对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积分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对两组病人进行中医症状疗效评分,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30.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肠道菌群与肥胖发生关系密切,体内肠道微生态调节失衡可能是单纯性肥胖发生重要机制之一。(2)针灸治疗肥胖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纠正其紊乱,恢复机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纠正其异常的代谢功能,从而加速能量的消耗,达到减肥之效。(3)以“健脾温肾”为法论治单纯性肥胖的学术思想具有临床指导意义,而基于此的针灸组方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