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的影像学检查情况及特点;2﹑分析老年人群检出的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其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3﹑探讨双源CT影像在诊断临床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2015年5月初至2015年6月底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人群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术(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后经检查符合图像质量标准者1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范围60~82岁,平均年龄68.9±5.9岁,其中男性118例(63.1%),女性69例(36.9%),年龄分布在60~﹑70~﹑≥80岁者人数分别为102﹑79﹑6例,分析时将年龄在60~69岁者分为低龄老年组,年龄≥70岁组分为中高龄老年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的标准将冠状动脉分为15段,并将因冠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分级:小于为1级轻度狭窄;大于等于且小于的为2级中度狭窄;大于等于75%的为3级重度狭窄?根据斑块的成分差异可分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以及混合斑块三大类;根据斑块的形态差异可分为:Ⅰ型斑块﹑Ⅱ型斑块﹑Ⅲ型斑块?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和影像检查结果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t检验及秩和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老年人群检出的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无差异?50%50%75%结果:1﹑在187例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老年观察对象中有108例(57.8%)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平均年龄69.5±5.8岁,年龄范围60~81岁,其中男性73(67.6%)例,女性35(32.4%)例,男性观察对象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vs50.7%,P>0.05),60~69岁组观察对象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与70~7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0%vs65.9%,P<0.05)?2﹑通过CTCA检查发现的108例老年冠状动脉钙化者中,共计234支(2.2±1.1支/人)冠状动脉受累,其中女性患者中平均冠状动脉钙化支数为2±1.0支/人,男性患者中平均冠状动脉钙化支数为2.2±1.1支/人,60~69岁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2.2±1.1支/人,70~79岁患者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2.1±1.1支/人?男性与女性观察对象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平均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患者与70~79岁患者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平均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4支病变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94支,40.2%)钙化最常见?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单支钙化常见,有40例(37.0%)?3﹑在187例(男性118例,女性69例)观察对象中,共检出斑块336个?其中混合斑块多见,共133个(占总斑块数39.6%),钙化斑块个(占总斑块数30.1%),非钙化斑块个(占30.3%)?按形态分类:其中Ⅰ型斑块251个(74.7%),Ⅱ型斑块57个(17.0%),Ⅲ型斑块个(8.3%)?不同形态斑块的性质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形态的斑块所引起的狭窄程度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质的斑块所引起的狭窄程度有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1 102284﹑对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冠脉最狭窄处的斑块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对比不同狭窄程度的老年患者的年龄,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最狭窄处狭窄程度与患者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2,P=0.56)?结论:老年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钙化斑块与年龄﹑性别等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同形态﹑不同性质的斑块与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双源CT检查能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可对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形态﹑部位等进行诊断,是冠心病检查与诊断的有效方法,对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减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