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脱皮榆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皮榆(Ulmus lamellosa)为榆科(Ulmaceae)榆属(Ulmus)的落叶乔木,是中国特有种。其翅果含油量高(20-40%),是许多昆虫和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其种子含有丰富的癸酸,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木材坚硬,可制造家具;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我国榆科植物中的珍贵种质资源。近几年来,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过度开发利用,脱皮榆的种群和个体数量急剧减少,在山西省已被列为濒危保护物种。本文利用4个叶绿体DNA(cpDNA)片段(trnD-trnE, psbA-trnH, atpB-rbcL和matK)、核糖体DNA(nrDNA)的ITS区、单拷贝核基因Aat,并结合生态位模拟(ENM),对脱皮榆14个种群232个个体,分析其群体遗传变异、遗传结构、谱系进化历史及现今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利用古气候、古地质资料以及冰期植被重建资料,推测脱皮榆在第四纪冰期的潜在避难所。最后,根据遗传变异的地理分布格局为脱皮榆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叶绿体DNA序列的分析。叶绿体 DNA(trnD-trnE、psbA-trnH、atpB-rbcL和 matK)联合数据共检测到51个变异位点,鉴定出10种单倍型。脱皮榆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T=0.811, VT=0.798, VS=0.506)和显著的谱系地理结构。单倍型Network谱系关系分析表明,单倍型 H3分布广泛,频率较高,是祖先单倍型。脱皮榆cpDNA单倍型分化时间开始于第三纪的中新世(9.27Ma)。错配分布中组 I(山西和河南地区)不拒绝扩张模型且扩张时间为0.101Ma。  2.基于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脱皮榆ITS序列共鉴定出18种单倍型。在物种水平上,ITS序列表现出中等水平的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态性(Hd=0.424,π=0.00212)。单倍型H1,是除历山(LS)以外,其它研究种群的共享单倍型,且H1处于Network网络图的中心,分布广泛,频率较高,是祖先单倍型,其它单倍型是由H1衍生而来的。构建的单倍型最大似然树将18种单倍型分成了三组,基本与种群地理分布相吻合。  3.基于单拷贝核基因Aat序列分析。根据单拷贝核基因 Aat序列,检测到23种单倍型。在物种水平上,表现出很高的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多态性(Hd=0.941,π=0.01601),物种及区域水平存在显著的谱系地理学结构。14个种群中,11个种群具有单倍型多态性。单倍型Network网络图将23种单倍型分成三组,与最大简约树结果基本一致。  4.生态位模型模拟分析。脱皮榆的34个分布点被用于生态位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脱皮榆当代分布区模拟与该物种现有分布格局相似;华北地区存在连续的适宜生境;末次盛冰期(LGM)与当代分布区基本一致,有略微缩小;末次间冰期(LIG)表现出扩张。生态位模型模拟分析结果支持cpDNA序列分析:在间冰期(0.101Ma),脱皮榆局部地区经历过种群扩张。  综上所述,脱皮榆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存在着显著的谱系地理学结构,部分分布区域经历过种群扩张,且在冰期来临的时候,脱皮榆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向南迁移而是保留在了原地形成多个冰期避难所。脱皮榆濒危与其遗传衰退没有关系,而是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导致。脱皮榆冰期后迁移路线是从山西南部开始向东北、西北和南方迁移的。
其他文献
品种特征:金叶风箱果(PphysocarpusopulifoliumLutein)为蔷薇科风箱果属灌木风箱果的园艺品种,原产于北美,是近年来为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而从国外引进的彩叶灌木品种。金叶风
文字自产生以来,始终被人们作为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文字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逐渐被赋予了新的表达方式,即一种基于视觉
为研究深松播种和免耕播种两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水热变化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于2012年至2013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深州实验站,以“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2BMSQFY-4)作业机械,对玉米深松播种处理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玉米根系结构特征对玉米根系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了优化。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是集观赏、药用及材用为一身的重要资源植物,其植物体中含有的紫杉醇(Taxol)是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南方红豆杉现存物种的数量
川芎嗪(ligustrazine)最早是从传统中药川芎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又名四甲基吡嗪(tetramethlpyrazine, TMP)。TMP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动脉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小板活性等作用,因此,目前TMP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对TMP的药动学研究证明,TMP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且能稳定而持久地存在于脑干,提示脑干是TMP发挥对缺氧性损害保护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种群密度调节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连接物种个体特征与种群结构和功能的纽带,种群密度—生物量异速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3/2”经典自疏法则和“-4/3”代
学位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海洋发展计划中的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项目,主要工作是研制水下三相高压设备在线绝缘监测系统。海洋开发中的供电安全是各国都在研究的热点,现代海洋设备的功率不断增大,在水下工作的深度不断增加,其工作环境也愈加恶劣,从而使得这些用电设备产生较高的绝缘故障发生率。水下高耗能的设备采用有缆传输的方式,由于电缆的阻抗不可避免,一般采用升高电压的方式以减少缆上损耗;针对水下设备的供电结构和原理,本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