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含油污泥炉内整体模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liyan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油污泥是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一种有害污泥,它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对周围的土壤、空气、地下水都会造成污染。针对含油污泥自身的燃烧特性,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一种采用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异密度循环流化床是一种采用石英砂颗粒作为流化床媒体物料、组合式高温漩涡分离器、炉膛为变截面结构形式的循环流化床。为了更好地应用这种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含油污泥的技术,本文结合含油污泥的燃烧特性,建立了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炉内焚烧含油污泥的整体数学模型,通过编制程序计算出相关炉内参数,并与现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首先,对含油污泥的燃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含油污泥样品的理化特性数据,进行了含油污泥的热解与燃烧热重分析与差热分析实验,通过对比分析了含油污泥的燃烧与热解的热重曲线,发现含油污泥的可燃物质来自于其热解产物。为此,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含油污泥的恒温热解研究,测定了含油污泥在不同温度下主要热解产物的产率,并给出了这些热解产物的产率以及挥发分析出的实验关联方程式。另外,还在一个小型流化床实验台进行了含油污泥的燃烧实验,实验表明含油污泥不仅在密相区发生燃烧,而且在稀相区已有一部分挥发分燃烧。其次,建立了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相关的子模型,主要包括炉内传热模型与流动模型。并重点研究了石英砂床料磨损与破碎模型、密相区表面固体颗粒夹带率的数学模型、组合式高温漩涡分离器的分级分离效率模型等。在完成这些子模型之后,结合这些子模型构建了非等高小室模型。即依据所建各子模型,构建各小室的质量平衡方程与能量平衡方程来求解炉内的温度分布、炉内传热系数分布以及气相成分分布等炉内燃烧特性参数。最后,进行了20t/h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炉内焚烧含油污泥现场实验。描述了20t/h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含油污泥现场启动、调试与运行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掺烧水煤浆的三种工况实验数据与整体数学模型结果,发现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都基本吻合,这说明本论文所建立的异密度循环流化床焚烧处理含油污泥炉内整体数学模型是合适的、可靠的。之后,以所建立整体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改变整体数学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包括含油污泥的焚烧处理量、含油污泥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过量空气系数、炉膛高度及受热面面积等参数,来模拟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模拟发现炉内温度一般随含油污泥的焚烧处理量的增加、含油污泥挥发分含量的增加、灰分含量与水分含量减少、炉膛高度与炉内受热面面积的减少而增加。但是,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对炉内温度的影响在炉膛下部和上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炉膛下部,当过量空气系数增加时,由于送入的冷风量增加,床温会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加而降低,而在炉膛上部,过量空气系数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炉温下降。除此之外,还同时模拟分析了其他炉内燃烧特性参数如炉内换热系数、烟气成分随这些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其他文献
我知道,陈沂本人既是将军,也是个文化人。他始终将文化人引为同类,身上也透露着作为人的性情。诗人艾青说,在上海,他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巴金,一个是陈沂。
探讨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标准涉及的几方面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化、行业标准化和数据标准化等。提出知识产权相关标准的制定及其在重大信息化系统建设中的应用。介绍了在专
<正>近一两年来,IP渐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IP,简单说就是既能转换为其他艺术形式又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品,比如饱受热议的电视剧《欢乐颂》,就是由本身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同名网络
旅游专业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衔接应当科学合理、优质高效。要在这一目标下调整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既要规避重复,又要有所过渡,同时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教学上体现中、
<正> 维特根斯坦(L. Witlgenctein)曾经说过,语言本身是深嵌在生活方式的深刻背景之中的。所谓生活方式的深刻背景就是指一个社会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并代代相传的
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测绘工作的进步,不仅使测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也大大提高了工程测绘的工作效率、拓广了工程测绘的服务范围。本文对GP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进程中,地方政府的规划、引导与扶持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在我国部分地区农村新型城镇
管路的酸洗和冲洗是保证液压系统工作可靠性和元件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液压系统管路在线循环清洗的工艺及具体实施方法并应用于多家钢铁公司的管路清洗实
<正>一、前言众所周知,日本拉面是一种源自于中国,在日本成为代表性大众型食品的面食。在日本,最早关于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至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水户藩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