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发音音系学为理论框架,通过实验取得发音数据,对淮南话双唇音节中各音段成分发音的时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发音音系学是一种基于发音动作的音系学理论,由Browman and Goldstein提出。该理论认为发音动作是语言中的基本成分,音节由相互配合的发音动作构成。本文即从这一理论出发,对淮南话唇音音节结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按照传统的看法,音段是依线性排列的,但近来基于发音动作的诸多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例如许毅和刘芳的论文《Tonal alignment syllable structure and coarticulation Toward an integrated model》就提出,音节首辅音与元音的发音是同时开始的。语音学界因此有许多基于实验的语音时间结构的讨论。如:高曼的《Mandarin Tones:An Articulatory phonology Account》用EMMA设备对普通话声调的时间结构作出了研究。李云靖(2008)则研究了北京话音节六种主要成分的时间结构。他们都是以普通话为研究对象,以EMMA作为实验手段,而对方言发音动作的时间结构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使用最新的发音动作观测设备Waves系统,研究家乡淮南方言的唇音音节的时间结构,分析淮南话唇音音节各音段成分发音动作之间的协同关系的音节发音模式。淮南话唇音音节的音段成分可分为首辅音C、主元音V、元音前滑音G、元音后滑音E以及尾鼻音N五类,记音上按照C、G、V、E(N)顺序排列,除主元音外,其它音段都可能缺省,元音后滑音E与音节尾鼻音不能同时出现于同一个音节中。为方便发音动作分析,这些音段成分可以分成五对:CV、VE(N)、CG、GV、VE(N)。通过对淮南话唇音音节各成分发音动作的时间结构的实验分析,得出每对音段的发音动作在开始时间上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调类、音节结构、发音方法等基本上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第一次用Waves设备对方言中的唇音音节的发音时间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得到一个能够对多种音系学过程进行解释的统一音节发音组织模型,加深了人们对方言音节中唇音音节时间关系及相关音系学过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