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对林纾和黄继忠所译的两个版本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进行文本分析,以福柯的权力关系为哲学基础,从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的角度来考察清末民初和文化大革命前后译本文学样式的变化与意义的传达及其社会历史性原因,同时论证复译的必要性,肯定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个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实践尝试,认可各个译者对翻译发展乃至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依照传统的翻译理论,遵照原文与译文的语言对比,或者仅仅只从字面上去对比、去衡量译文,是无法解释其译本中出现的某些翻译现象的。因此,本文以新历史主义为切入点,进而分析新历史主义和翻译的相通之处,以历史诗学的主题阐释为中心,回溯历史与文本中权力表征的踪迹,重新诠释历史碎片中的文化影像。本文以“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为基点来讨论权力话语和历史语境在复译中的操纵和影响。通过对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翻译活动中各主体间的关系是动态的,是受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2)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复译,是历史性的对原文本的改写,而不是机械地“再现”原文本。3)新历史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并且为解释复译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正是因为翻译活动是受到权力关系操纵和影响的,才会有复译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