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对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的植被生态改良提供依据和参考以及阐明目前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活力与健康状况,对今后人工林的经营效果评价提供参考,并为人工林的经营提供初步分析和决策建议。本文以湖南省衡山县紫巾山林场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以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研究单一造林树种人工林林下群落结构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选用马尾松种群活力、植被群落生态健康和林分抵抗活力3个功能结构层及下属的14个因子指标层,构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衡山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小班样地为评价单位,对5个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15个马尾松人工林小班样地进行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采用因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指标层因子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关键因子,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得出,湖南省衡山县紫巾山国有林场内不同林龄阶段马尾松人工林群落内有植物108种,隶属56科91属。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白栎(Quercusfabri)、赤楠(Radix Syzygii)、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以及茅草(Imperatacylindrica)、芒(Schizachrium scoparium)、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和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等在整个群落中有较大优势。整个群落及其各垂直层次的各多样性指数值在中熟林(15年)以下表现有很大波动性,中熟林(15年)之后群落开始出现新的野生乔木物种,同时整个群落及各垂直群落层次的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均开始趋向于稳定。在整个林下群落的演变过程中老熟林(25年)和中幼林(5年)群落间物种相似性最低(Sm为0.158),β多样性最大,体现出中幼林(5年)的群落结构最不稳定。
(2)构建了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15个小班样地的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林龄为5年、10年和15年的马尾松人工林小班样地内马尾松种群活力 H值明显高于林龄为2年和25年的小班样地;各小班样地内植被群落生态状况差别较大,植被群落生态状况为健康的小班主要集中在林龄为2年和25年的小班样地内;各小班的林分抵抗活力状况无太大差异,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与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相一致。
(3)林分易燃度指数、距主干道距离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病虫害指数对于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具有很大的正向促进作用,确定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关键因子。通过对5个关键指标因子具体涵义的分析,认为活力与健康状况良好的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应具有较高的防火能力,承受较小的不带经营目的性质的干扰,有分布均匀且种类数量较多的林下植被群落,以及不存在严重的病虫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