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针刀与普通针刺疗效对比的方式,探讨针刀治疗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HLP)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种疗法对于患者腹型肥胖的临床症状改善和指标降低程度,以及对血脂水平的改善效果,为血脂异常的腹型肥胖患者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胃热湿阻型腹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刀治疗)和对照组(针刺治疗),每组30例。两组均要求禁食油腻,少食多动。两组治疗穴位相同,治疗组每周做一次针刀治疗,对照组一天一次普通针刺治疗(每周6次、周天休息)。两组均治疗8周,即4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腰围(WC)、臀围(HC)、体重、血脂四项指标,计算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再次测量和记录上述指标,最后对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评定。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全程没有病例脱落。治疗前性别、年龄、身高、病程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WC、HC、WHR、体重、BMI、血脂四项指标组间比较经统计分析,结果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组内数据分别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WC、HC、WHR、体重、BMI、血脂水平、症候评分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差异,说明针刀和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肥胖症状、指标及血脂水平。两组间比较中,HC和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刀和常规针刺均可降低HC和TC水平,效果无差异;对比组间WC、WHR、体重、BMI及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p<0.05,表明在WC、WHR、体重、BMI及TG、HDL-C、LDL-C水平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更有效,针刀优于针刺。3.治疗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与4个疗程治疗后比较,发现WC、体重、BMI和HDL-C水平经检验,均p<0.05,表明治疗组对改善WC、体重、BMI和HDL-C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两组间比较,WC、WHR、体重、BMI、TC、TG、LDL-C、HDL-C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针刀疗法可有效治疗腹型肥胖和血脂异常,且具有延续疗效,效果优于针刺治疗。4.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显愈率50%,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显愈率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针刀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治疗。结论:1.针刀治疗腹型肥胖能有效降低WC、WHR、体重和BMI值。2.针刀治疗可以改善腹型肥胖并发血脂异常的中医症候。3.针刀治疗能改善腹胖患者的血脂水平,尤其是TG、LDL-C、HDL-C水平。4.针刀治疗能产生远期疗效,有利于降低和维持WC、WHR、体重、BMI值,改善血脂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用临床观察的方式验证子午捣臼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可行性,为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人。两组患者均进行中风病常规护理及治疗,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取额旁3线(双侧)、顶旁1线、关元、中极、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进行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的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穴位与对照组相同,头针操作与对照组相同,
目的:通过观察薢苓泄浊汤对湿热蕴结兼血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探究薢苓泄浊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加用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薢苓泄浊汤口服,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疗效、
目的:探查并利用肌电图评价圆利针恢刺治疗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对收治的患者进行评估,并从中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然后使用随机数字法将他们编号并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需要比较的所有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比所得结果,确定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并无差异。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
目的:通过当归饮子加减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定时间段内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且辨证为阴血不足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治疗组(当归饮子加减)与对照组(依巴斯汀),每组各30例患者,进行持续4周的治疗,分别记录观察指标变化、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和随访指标,从疗效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等方面进
目的:通过对“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的门诊处方数据挖掘,分析徐惠梅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及特点,从证候统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性味归经等多方面分析疾病证侯与所用药物之间及各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总结徐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徐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
目的:本研究采用调神畅志安眠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并与普通针刺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中(治疗6周后)和治疗后(治疗12周后)UPDRS-III评分、PDSS评分、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的有效率,通过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症状、睡眠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来进行综合比较,以期寻找疗效更优的针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帕金森病伴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普通针刺
目的:本研究采用调神畅志解郁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并与普通针刺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6周及治疗12周后HAMD评分、UPDRS-Ⅱ评分、UPDRS-Ⅲ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有效率,通过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体征、帕金森病日常生活情况及运动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比较,以期寻找疗效更优的针刺方法治疗帕金森病抑郁。方法:本课题遵循纳入标准,将满足其标准的6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组,共2
目的:观察眼区电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把纳入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眼区电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都需要予以内科标准治疗和头针治疗。眼区电针组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双侧眼区的肾区、心区后再接电针,常规针刺组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印堂、太溪(双侧)、悬钟(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双侧),得气后,足三
目的:基于郭茂松教授“振奋心阳,鼓动心脉”的观点,观察温阳复脉汤治疗心阳不振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4-2021.3期间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心二科门诊诊断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由患者自愿选取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分为治疗组(温阳复脉汤组)和对照组(心宝丸组)各40例,进行一次为期21天的临床观察。将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对温阳复脉汤的疗效做出评价。结果:1.静息
目的:通过观察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的时间、睡眠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口服瓜蒌红花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味水煎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血府逐瘀胶囊,两组疗程均四周,每周复诊一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的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