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薢苓泄浊汤对湿热蕴结兼血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探究薢苓泄浊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加用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薢苓泄浊汤口服,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疗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薢苓泄浊汤对湿热蕴结兼血瘀型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探究薢苓泄浊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开拓新的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高尿酸血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对照组加用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薢苓泄浊汤口服,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疗效、血尿酸、肾功、血脂、肝功等指标的变化,并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研究结束后,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完成6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2.总体疗效方面,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7.9%,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组间比较P<0.05;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68.8%,组间比较P<0.01,证实薢苓泄浊汤联合苯溴马隆片临床和中医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苯溴马隆片。3.疗效性指标方面,两组均有显著改善中医症状和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肾功能方面,两组Cr、BUN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在改善血脂方面,治疗组可显著改善TC、TG、LDL水平(P<0.01),而对照组仅可改善TG水平(P<0.05),对TC、LDL水平无改善作用,组间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薢苓泄浊汤联合苯溴马隆片在改善中医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脂状况方面优于单独使用苯溴马隆片。4.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03%,对照组为6.2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均无明显变化(P>0.05),证实本试验研究方法安全性较高。结论:薢苓泄浊汤治疗湿热蕴结兼血瘀型高尿酸血症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还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血脂状况。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王师经验方惠民合剂治疗气阴两虚湿热蕴结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问题,以寻求治疗慢性肾炎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选择60例均来源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一科门诊慢性肾炎患者,这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予肾炎康复片治疗,治疗组予惠民合剂治疗,观察时间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
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病例观察,评价济心宁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肾不交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肾不交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于对照组上加服济心宁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心率、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变。结果:1.西医临床疗效评价: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6.6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和肝肾功能、血脂等疗效性指标的变化,判断升阳益胃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本试验纳入的30名难治性膜性肾病患者,均为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五科门诊或病房,在一般及对症治疗以及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升阳益胃汤加减口服治疗,疗程12周,使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实验室相关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并对收集
目的:评价生发汤治疗血热风燥证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生发汤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5例符合中医系统辨证为血热风燥证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以生发汤为治疗组药物,每日一剂,分早晚饭后2次温服;以斑秃丸为对照组药物,每次5g,每日3次,分别在早中晚饭后口服使用。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估时间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皮损评分分值、中医证候评分分值、皮肤病生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持续性房颤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5月到2021年2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心二科门诊持续性房颤患者64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名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二陈汤加味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对照组),对其用药,用药时间为21天。将二者数据进行分析,对二陈汤加味的有效性作出评价。结果:1.中医症候疗效: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减轻,对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与单纯电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通过对照研究,分析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疗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腓总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运动和感觉功能评定等级结果,采用SPSS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研究医案,分析探讨运用益气固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的安全性,为益气固肾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拓宽治疗CGN的治疗思路和方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严格筛选出76例合格病例,均为来自于2016年3月至2020年9月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肾十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CGN的患者。上述合格病例均在常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俞募穴埋线对于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头针配合俞募穴埋线用于临床医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66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以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头针配合俞募穴埋线)和对照组(头针配合体针常规针刺)两组,每组33例。针刺操作为每日1次,每次针刺留针30分钟,以7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埋线操作为7日1次,以1次为一个疗程,亦治疗4个疗程。在治疗
目的:在胃食管反流病的肝胃郁热证型的治疗中,运用疏肝泄热和胃法,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探讨传统中医药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诊断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且属于肝胃郁热型的传统医学标准,作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名入选者分组,两组例数相等;以口服中成药为干预方式,即蒲元和胃胶囊,作为对照;观察组服用以疏肝泄热和胃为基本治则的中药汤剂;两组的治疗期为8周,在此期间观
目的:用临床观察的方式验证子午捣臼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可行性,为中风后尿潴留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0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人。两组患者均进行中风病常规护理及治疗,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取额旁3线(双侧)、顶旁1线、关元、中极、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进行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的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穴位与对照组相同,头针操作与对照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