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内生菌是蕴含活性物质的巨大宝库,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良好的化合物,为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对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枫香、银杏、樟树等15种药用植物中分离、纯化得到229株内生真菌,选取25株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发酵,对发酵液和乙酸乙酯相粗提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筛选出抑菌活性较好的内生真菌NY03为目标菌株。平板对峙试验表明NY03对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番茄早疫病菌(Allternana solani)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株NY03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PDA平板培养法的抑菌活性最好。因此,确定PDA平板培养法为最适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球抱黑抱霉(Nigrosporasphaerica)。在活性追踪的基础上,对内生真菌NY03平板培养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共获得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分别是griseofulvin(1)、dechlorogriseofulvin(2)、austrocortinin(3)、emodin(4)、methy13-chloro-6-hydroxy-2-(4-hydroxy-2-methoxy-6-methylphenoxy)-4-me-thoxy-benzoate(5)、epigriseofulvin(6)、griseoxanthone C(7)。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测定了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5和6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6对小麦纹枯病菌(R.cerealis)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s0)分别是0.63μg/mL和0.73 μg/mL,明显优于阳性对照多菌灵(ECs0=1.77μg/mL)。同时,室内防效试验表明,化合物1和6对小麦纹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0μg/mL的1和6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 84.6%和87.1%,显著高于100μg/mL的井冈霉素的室内防治效果(53.8%)。此外,化合物1和6对油菜菌核病的叶片侵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500μg/mL的条件下,1和6的室内防效分别为48.7%和50.0%,与阳性对照250 μg/mL的多菌灵的室内防效(57.1%)相当。综上所述,球抱黑抱霉(Nigrospora sphaerica)NY03的次生代谢产物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此外,本文初步探讨了卤素离子对griseofulvin类似物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不含Cl离子时,将无法合成化合物1。当培养基中加入Br离子和I离子时,Br离子和I离子代替Cl离子参与了卤化过程。因此,本文推测griseofulvin类似物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卤化作用可能是受控于该菌株的某种卤化酶,当该菌株的培养环境中有卤素离子的存在时,便可以合成含卤素离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