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针对已结国科金数据库系统,应用MATLAB(Matrix Laborotary,矩阵实验室)软件,通过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即BP神经网络算法)内部复杂运算,建立并应用胃癌中医证候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客观化的胃癌辨证标准,为当前的胃癌的辨证标准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也可为其它疾病辨证标准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针对已建立的胃癌病例数据库1建立研究办法,建立专家的辨证模型标准,进行专家传统方法辨证后,然后根据神经网络理论,应用MATLAB软件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获取胃癌各治疗时段下患者的辨证分型信息,建立相应的算法辨证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胃癌证候的诊断,分析算法辨证得出的结果与传统辨证的差异。 结果:1.基于专家传统辨证的结论:(1)全时段患者辨证:按频次多少依次为脾胃虚寒证、气血两虚证、瘀毒内阻证、肝胃不和证、胃热阴伤证、痰湿凝滞证。(2)术前患者辨证:按频次多少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瘀毒内阻证、气血两虚证、胃热阴伤证、痰湿凝滞证。(3)术后患者辨证:按频次多少依次为脾胃虚寒证、瘀毒内阻证、肝胃不和证、气血两虚证、胃热阴伤证、痰湿凝滞证。(4)术后化疗后患者辨证:按频次多少依次为气血两虚证、脾胃虚寒证、瘀毒内阻证、胃热阴伤证、痰湿凝滞证、肝胃不和证;2.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利用MATLAB软件成功建立了胃癌中医证候BP神经网络模型,并且将该模型应用于胃癌证候的判别,结果显示:(1)胃癌全时段:对于546个检测样本,诊断正确的共计473例,判断准确率达86.6%,其中,诊断准确率依次是脾胃虚寒证(91.6%)、气血两虚证(89.6%)、瘀毒内阻证(88.5%)、肝胃不和证(87.9%),痰湿凝滞证(70.0%)、胃热阴伤证(69.5%)。(2)胃癌术前时段总识别率达82.4%,其中,诊断准确率依次是脾胃虚寒证(89.7%)、肝胃不和证(86.7%)、瘀毒内阻证(82.9%)、气血两虚证(80.0%),胃热阴伤证(56.2%),痰湿凝滞证(50.0%)。(3)胃癌术后时段识别率达82.2%,其中,诊断准确率依次是脾胃虚寒证(91.9%)、肝胃不和证(90.0%),瘀毒内阻证(90.3%),胃热阴伤证(58.8%),气血两虚证(55.1%),痰湿凝滞证(44.4%)。(4)胃癌术后化疗后时段识别率达90.0%,其中诊断准确率依次是气血两虚证(95.1%)、脾胃虚寒证(90.9%)、瘀毒内阻证(87.8%)、痰湿凝滞证(86.6%)、胃热阴伤证(85.0%)、肝胃不和证(81.3%)。 结论:1.基于BP神经网络胃癌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可以较好地获取证候的内在规则,将此技术应用到胃癌辨证研究具有可行性,该方法在胃癌中医证候研究的成功尝试为继续开展胃癌证候规范化及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2.基于BP神经网络理论得出的结果是符合专家标准的,根据BP神经网络理论建立的胃癌辨证模型是可靠的,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一种有效工具,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