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创作中,人物是主要的描写对象。文学翻译虽不同于创作,但译者也必须深刻理解原文中的人物,从而准确地反映出原文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他们的语言,行为,外貌和心理描写。翻译就是发掘这些特征并在译入语中还原出来。只有这样做,译者才能使译作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和艺术魅力。在《野兽花园》这部回忆录式传记中,作者埃瑞克·拉森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所处的具体场景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赋予了每个人物极具鲜明的形象特征。为了向读者介绍埃瑞克·拉森的这部作品,笔者选取了书中的第三部分进行翻译,整个部分包括十个章节。整个翻译过程是在严复“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的指导标准下操作的。其中如何在译文中生动再现原文中的人物形象是翻译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报告全文共分为四部分,任务描述,过程描述,案例分析和结论。在案例分析部分,笔者拟从文体学角度切入,从语相,词汇,句法修辞和段落四个层面对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再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在语相层面,词汇大小写和斜体字是笔者关注的对象。对语言特殊的印刷形式保持高度敏感可帮助笔者深刻理解原作者意图;在词汇层面,笔者对具有强烈情感意义和文体色彩的词汇高度重视,在翻译时十分注意措辞的选择;在句法修辞上,笔者主要探讨了省略句和排比句的翻译,在保证意义无缺失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形式对等;在段落层面上,笔者着重采用词汇,语法手段和句际的语义关系来实现篇章的连贯与衔接。这样一来,一个个形貌各异,多姿多彩,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就被还原了出来。通过本报告,笔者意在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给予原作语言文体特征适当关注,依靠理论指导寻求最佳翻译策略,以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人物形象,进而保留原作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