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启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在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领域进行了艰辛地开拓和积极地理论探索,在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从而使195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多方面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一年。 在政治领域,围绕着如何评价斯大林,正确的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鉴于斯大林时期破坏民主、践踏法制的不良现象,做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架构;在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 在经济领域,力图突破苏联模式中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单一公有制的思想束缚,提出了个体、私营经济和公有经济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共同存在和发展;针对苏联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管理模式所暴露的弊端,提出了计划管理和自由生产相结合、中央要向地方分权、注意吸收和利用外国的经济技术和经济管理方法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构想;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没有固守苏联的工业化战略,而是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改善党同农民的关系,以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在文化领域,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制订了第一个全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文化艺术发展的“双百方针。”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好政党和领袖的关系,反对个人崇拜;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建设,大力反对官僚主义:要不断提高党澎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HESIS和党员的素质,把党员的组织观念、法制意识和道德规范提到新的高度。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尚未充分展开,党也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这一探索中所进行的理论思考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积极探索的理论成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孕育和躁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起跳点,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前奏曲。关键词:中国共产党1956年理论探索理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