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数量更是不断的增加。在党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被放到了新的高度和层面上,从中央到地方层面,都在探讨如何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好坏,不仅关系着我国公共安全的形势,还关系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稳定。本文选取环境群体性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深度的分析和总结了我国近期发生的一些环境群体性事件,同时结合风险沟通理论、社会行动理论、邻避冲突等理论,运用案例推理和演绎归纳法,对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信息放大和社会响应的互动逻辑进行深入的探究。发现环境群体性事件存在着信息源识别与价值选择的互动、信息强化与突生规范的交互、放大站与公共认知的激活、污名化与社会行为选择的碰撞四种互动逻辑,并以此建立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信息放大和社会响应的互动逻辑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建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信息放大和社会响应的互动逻辑分析框架,选择发生周期比较相近的三起环境群体性事件:启东事件、什邡事件、昆明事件,并结合这三起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边界激活——风险源头识别、极化——信息强化与风险放大、临界——不信任与污名化、集体行动——焦点事件及风险波及效应的演化途径,验证所建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信息放大和社会响应的互动逻辑分析框架。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反思我国在处理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的经验和不足,运用现代治理思维和方法,对我国的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进行思考。最后,积极探索适宜我国的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模式,提出我国在治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源头风险的预防、扩大风险信息的沟通、重建公共信任的基础、提升风险应对的能力四大类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