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总皂甙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及其机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 operaion,S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缺血再灌注+三七总皂甙组(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组).麻醉后左侧开胸,游离肺门,穿过阻断带,复制在体原位单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左肺门过阻断带后不阻断肺门;IR组左肺门过阻断带后阻断左肺门缺血1h,松开阻断带再灌注3h:PNS组分别在缺血前lOmin和再灌注前10min静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其余同IR组.各组在缺血前、缺血后、再灌注1h、2h和3h分别经颈总动脉抽血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时取左肺组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测定: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计数肺泡损伤率(IQA);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环氧酶-1(COX-1)、COX-2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COX-1mRNA和COX-2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血浆XO活力的变化:IR组、PNS组血浆XO活力均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PNS组比IR组上升缓慢. 2.血浆SOD活力的变化:IR组血浆SOD活力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NS组这种下降的程度较为缓和. 3.血浆MDA含量的变化:IR组、PNS组血浆MDA含量均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PNS组比IR组上升缓慢. 4.肺组织MPO含量的变化:IR组肺组织MPO活性较S组和PNS组有显著升高(P(0.01);PNS组与IR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 5.肺湿干重比与肺泡损伤率:IR组明显高于S组(P(0.01),PNS组虽然较S组为高,但明显低于IR组(P<0.01). 6.光镜观察:S组肺间质及肺泡结构保持完整,无明显受损,未见明显炎性细胞;IR组可见肺不张伴肺气肿,肺间质增宽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内可见较多红细胞渗出,损伤明显;PNS组肺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减少,肺泡较完整. 7.电镜观察:S组毛细血管,肺泡Ⅰ型,Ⅱ型上皮结构正常.IR组肺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可见核染色质聚集并靠核膜周边分布,胞核固缩倾向,核间隙增大,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吞饮小泡较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线粒体肿胀,板层小体稀少,出现较多空泡,肺泡隔水肿,肺泡隔及毛细血管内炎症细胞附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与IR组作对比观察,PNS组毛细血管和肺泡结构有所改善,毛细血管内炎症细胞减少,染色质分布较均匀,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吞饮小泡较多,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及板层小体增多,肺泡隔轻度水肿. 8.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工R组、PNS组肺组织COX-2蛋白和COX-2mRNA表达皆明显高于S组(P<0.01),而PNS组与IR组比较均下降非常显著(P均<0.01);肺组织COX-1蛋白和COX-lmRNA表达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1.三七总皂甙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早期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增强氧自由基的清除来减轻IR. 2.肺IR可诱导肺组织COX-2的表达,三七总皂甙能下调COX-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而减轻肺IR.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前体细胞在组织中进一步发育成熟[1]。肥大细胞一方面可作为效应细胞在变态反应中起作用,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和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