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最有效的利用手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悄然兴起的背景下,整个世界涌动着经济知识化、知识产业化的潮流。在这样的环境下,科技是各国竞争和国力强弱的核心所在。可以说,在21世纪,谁在科技领域内占有优势,谁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各国都加大了科学技术的投入,R&D经费的快速增长,但我国在这阶段的R&D经费投入中却存在了一些问题,盲目的增加R&D经费并非能够得到相应的产出回报。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展开了对R&D经费投入结构与产出关系的研究,将其与现实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本文立足于上海市的R&D投入产出活动,通过对全国以及上海市的R&D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模型分析来研究R&D三项经费投入对产出的相关作用。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文通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全国31个省市地区2006年和上海市1997-2006年的R&D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分析,运用DPAP软件求得模型最优解,得出结论:上海市在全国范围内同比处于DEA有效的水平,同时在上海市的纵向比较中,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的上海市为DEA有效的。随后本文在对R&D资金投入结构的研究中主要选取了2004、2005和2006年的上海是各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三项经费投入对产出关系的指标值。研究结果显示:基础研究费用、应用研究费用和试验发展费用对R&D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出的指标值均大于0,也既是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其边际增长率却越来越小。同时专利作为一种R&D中间产出变量,受作用程度稍显不同,其中基础研究费用和应用研究费用对专利同样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试验发展费用主要定义利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将利益具体化,因此其对专利产出并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的加大试验发展费用的投入会减少基础研究费用和应用研究费用的投入,相应的降低专利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