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和腋臭患者调查及心理健康评估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uper_sxw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对2012年11月-2013年4月及2013年8月前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心理健康评估,了解瘢痕疙瘩的流行病学和瘢痕疙瘩患者心理健康情况以便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了符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 VSS)标准的127例瘢痕疙瘩患者,经专门培训过的医生询问详细情况并让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初发年龄、病程、形成原因、自觉症状、发作时间、家族史、既往治疗史、心理压力及3个主观开放性问题,并让患者认真填写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采用EpiData3.1及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z检验等统计学方法。(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总计有效问卷127例,男性57例(44.9%),女性70例(55.1%),性别比例1:1.23。最小的发病年龄为2岁,最大的72岁,平均发病年龄24.21±11.78岁。患者的就诊年龄在16-74岁之间,16-30岁年龄段的有77例(60.63%)。病程时间长短不一,69例(53.3%)在1-5年之间。手术后形成瘢痕疙瘩患者有19例(15.0%),因为创伤而形成的有11例(8.7%),烧伤患者2例(1.6%),人为损伤19例(15.0%),炎症形成的58例(45.7%),身体异物1例(0.8%),感染2例(1.6%)。自觉瘢痕疙瘩有瘙痒症状的有23人(18.1%),自觉疼痛者75人(59.1%),自觉发红者87人(68.5%),其他症状包括肿胀、发热、异味的患者有6人(4.7%)。瘢痕疙瘩患者其中皮损长在暴露部位的92例(72.4%),非暴露部位有35例(27.6%)。单发的有35例(27.6%),有2处及以上的有92例(72.4%)。三代直系血亲有瘢痕疙瘩患者有32例(25.2%)。经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使用过类固醇激素治疗,在各种方案进行治疗之后,觉得效果非常好的仅13例(13.4%),觉得效果差的有20例(20.6%)。在本科/大专、研究生文化程度中的患者,对于迫切想治疗的期望值的比例最大,分别达到了45例(83.3%)、5例(71.4%)。在自己觉得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过大的患者中,有53例患者(89.8%)患者诉有病情复发或加重,表示没什么压力的30例患者中,仅有5例(16.7%)复发。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当中,瘢痕疙瘩患者量表评分在抑郁、焦虑、恐怖方面高于全国常模组,具统计学差异;与腋臭相比,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以及精神病性方面低于腋臭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3个开放性问题当中,患者最在意瘢痕疙瘩带来的美观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希望症状得到改善即可,同时比较重视遗传和形成原因。[结论]1.任何年龄都有发生瘢痕疙瘩的可能,其发病平均年龄为24.21±11.78岁,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起形成原因多样,主要为炎症(45.7%)、手术(15.0%)、人为损伤(15.0%)。瘢痕疙瘩患者主要的自觉症状为发红(68.5%)及疼痛(59.15).2.瘢痕疙瘩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其比例各种族、人群高低不一,根据此次的调查及我国的文献,中国人的瘢痕家族遗传大概在25%-30%之间。3.瘢痕疙瘩主要以多发为主(72.4%),以躯干(主要为前胸、后背)高张力部位为高发病区域(64.6%)。4.文化程度的高低与患者治疗期望值高低成相关性,有学习、生活、工作压力越大的患者越容易造成瘢痕疙瘩的复发及加重的趋势(X2=53.539,P<0.01)。5.总体来讲,瘢痕疙瘩患者在心理的某些方面与正常群是存在着差异的,但与腋臭等气味性会影响到他人的疾病相比较则相对乐观。6.从患者主观性问题回答来看,患者更在意瘢痕疙瘩所带来的外观影响和造成的不适,对于其治疗的目的也更集中在皮损外观的改变,因此,如果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疾病诊疗的同时介绍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将有助于获得患者良好的依从性,提高疗效。[目的]本课题对2012年10月-2013年1月前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的腋臭(Axillary osmidrosis, AO)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心理健康评估,以了解腋臭的流行病学和腋臭患者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选择了119例腋下能自行发出有刺鼻性特殊气味的患者。经专门培训过的医生询问详细情况并让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家族遗传情况、形成时间等,并让患者认真填写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非参数统计、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计有效问卷119例,男性34例(28.6%),女性85例(71.4%),性别比例1:2.5。起病年龄从10岁至37岁不等,起病年龄均值为16.1±4.7,11-20岁时发病的患者为103例(86.6%)。就诊年龄从14岁至47岁不等,就诊年龄平均值为27.3±7.5,其中21-30岁患者61例(51.3%)。就诊患者文化程度当中,具有本科/大专文化水平比例最高,有63例(52.9%)。患者病程为1至31年,其平均病程时间为11.2±6.7年。腋臭患者三代以内直系血亲同样有腋臭的患者有81例(68.1%):三代以内直系血亲遗传有足部臭汗症的38例(31.9%)。119例患者中,色汗症患者有76例(63.7%),绝大多数为黄色;外耳道有油性耵聍的患者有104例(87.4%);多汗部位以腋窝和足部的比例最大,分别为83.8%、7.7%。承认腋臭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的患者有114例(95.8%);天气炎热腋下气味加重时,会刻意回避与他人接触的患者有93例(78.2%);承认与他人接触时会觉得自卑的患者有66例(55.5%)。SCL-90评分当中,总症状指数在1-1.5分之间属于正常范围的患者仅61例(51.3%),1.5-2.5分之间的患者54例(45.4%),2.5-3.5分的患者有4例(3.4%)。病情活动时,病情加重,其总症状指数评分越高,X2=14.277,P<0.01。腋臭患者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组比较中发现,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腋臭患者平均起病年龄为16.1±4.7岁,绝大部分集中于11-20岁年龄段(86.6%)。2.119例患者家族遗传率达68.1%,足部臭汗症遗传率达31.9%。3.有63.7%的腋臭患者表现有色汗症,除了大多以黄色为主(96.1%)以外,还有黑色和棕色的表现。有87.5%的腋臭患者有外耳道油性耵聍的表现,所有参加调查的患者均诉自己腋窝多汗,此外,足部位列于多汗部位的第二位。4.大部分患者承认腋臭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会刻意回避与他人接触,并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认为自己因为此病有自卑的心理。5.腋臭患者的心理在某些方面是与正常人有差异的,并且随着病情加重,其心理状况越不容乐观。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SCIRI)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难点之一,SCIRI是指在某种损伤因素作用下脊髓经过一定时间缺血后得到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刻,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全球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城市供水作为一个流程化的过程,
学习困难是物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困难学生是由某些因素造成的思想波动及心理障碍的一种特殊群体,其中高一物理学习困难学生也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困难学生的群体之一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为我国南方常见恶性肿瘤,尤其是在广东地区,据统计广东地区的世界年龄标化发病率可达20/10万以上。鼻咽癌一般位置较深,周围邻近大量重
第四纪时期,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引起了山陕地堑系的阶段性演化。位于山陕地堑系北端的大同盆地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火山活动频繁。火山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即火山活动在时间上有活
研究背景: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并缺乏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一直是临床治疗难题。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反应在诱发瘢痕疙瘩、及其逐渐发展为以细胞外基质过度堆积为特点的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瘢痕疙瘩是一类创伤异常愈合所致的疾病,主要以纤维组织异常增殖以及胶原纤维过量沉积为主要标志,通常在创伤后持续存在,不能自行消退,且常超过原创伤范围
本篇论文通过实验研究法探究了背景知识在口译中的作用,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背景知识对口译的质量是否有显著的影响?2、如果有显著影响,那么背景知识是如何作用于口译表
蒋国基是我国七十年代展露头角的笛子演奏家,浙派笛乐传人,是近代中国浙派笛乐表演艺术领域的带头人。作为赵松庭的入室弟子,浙派笛乐的传人,蒋国基在长期的舞台艺术生涯中,
本研究采用周步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648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