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播与流变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我国公共话语领域的“传播”一词就与文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和互动。作为文化形式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经由人们世代相传,才能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创造,受制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带来的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的变化,其形态、价值、内容都发生着流变。因此,流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播与流变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分别从文化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传播与流变以及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播与流变进行综述。引入文化传播学的方法,对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传播和流变的研究已呈现“井喷”现象。  梳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播与流变类型,为人们观察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播与流变提供一种参考;厘清其发展衍变脉络,有助于更好地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族谱系”,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价值。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文献与档案记录、实物与图像资料,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衍变脉络进行调查,并分析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前后的特色及差异。  参照目前的中国行政区划界定各省的区域范围,根据历史记载和笔者田野调查获得的知识,从客观的角度,模糊、粗略地梳理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播与流变的三种类型:从外省传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省内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重返江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传播的特点为:以人为本的传播、活态的传播、多元化的传播。流变的特点为:融入传播地文化的流变、与时俱进的流变。本文的写作,将丰富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挖掘其深层价值,有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逐步转化成激励制度与绩效评估制度相融合的综合分配制度,探索合理的分配制度任重道远。在曝出许多公司高管“天价薪酬”后,人们开始反思,薪酬激励是合理激励还是过度激励。高管薪酬激励对公司绩效到底是正向促进还是反向消减的问题一直亟待解决。中外已经有很多文献涉及过薪酬差距与公司绩效问题,但是鲜有文献将问题的重点放在高管间薪酬差距、高管员工间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之
PBN讯中国石油“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日前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来自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县——河南范县、河南台前县、贵州习水县、江西横峰县以及对口支援的重庆开县等有关人员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跨国并购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来完成企业的扩张,进行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我国的很多企业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