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玉木冰期南黄海陆架古河道分布模拟及其沉积特征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t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黄海为太平洋西部半封闭边缘陆表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第四纪以来由于全球气候与环境的剧烈变化,南黄海陆架受到广泛的河流作用,留下大量的河道沉积物和河流切割遗迹,以晚玉木冰期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对于南黄海陆架上古河道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涉及古河道的空间分布、沉积环境特征和河道沉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时间尺度较大、界限模糊,而且绘制古河道分布图的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针对于第四纪时期南黄海陆架上的古河道以古黄河和古长江水系为主,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况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本文着重对晚玉木冰期南黄海陆架上古河道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在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将获得的古河道分布图结合相关的钻孔沉积物研究结果和声学浅剖资料从沉积特征方面对古黄河水系和古长江水系的差别进行了必要的阐释。在对古河道的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和研究时,充分考虑地形因素对河流流向的控制作用,将晚玉木冰期的海陆相分界线作为等时线,首先通过建立软土沉降模型估算出了该等时线晚玉木冰期以来由于荷载增加而产生的沉降量,将其作为高程补偿并结合水深数据获得相对高程,然后根据坐标位置采用插值方法生成DEM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地形分析,提取水系,并根据河道断面的位置点对古河道分布图进行了修正,对比NT1孔和NT2孔沉积物物源研究和模拟出的水系分布图,结果相互吻合。结果显示:晚玉木冰期的南黄海陆架上发育出了三条至四条主干河道,古黄河的位置在34.5°N以北;古长江范围在34.5°N到32.5°N之间;来自朝鲜半岛的河流在123.8°E以东与古长江和古黄河交汇并沿着东南方向流入南黄海海槽;古长江在晚玉木冰期存在着直接向东或东南流入东海的可能性,河道的位置在32.5°N以南的区域;34.5°N以南古长江水系的河道数量多于北部古黄河水系数量,且水域面积也较大。进一步结合古河道断面特征的统计归纳结果看,北部古黄河水系断面形态以多道相连式和混合式为主,既窄又浅,且形态复杂,反映出其河床不稳定,活动频繁;南部古长江水系断面形态多以多期型和混合型为主,断面尺度大,既宽又深,形态较简单,河床稳定,河流长期活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泼尼松治疗前后外周血Tc1、Tc2、Treg、Th1、Th2及Th17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选取本院45例MS患者(病例组)和35例同期于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
任何可以提高车辆侧向加速度侧翻临界值系统的开发或改进对于减少车辆侧翻事故,提高道路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比如改进的悬架系统或抗侧翻系统。其中,一款抗侧倾的液压互联悬
单螺杆泵在油田固井添加剂的输送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泄漏回流和定子耐磨性较差,为了提高螺杆泵力学性能,研究其运行方式、定子内腔变形和磨损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螺杆泵的主要工作部件为转子和定子,其外部型面复杂,运动方式较为特殊。本论文阐述了螺杆泵的基本原理,得到了螺杆泵转子、定子的型线方程和接触密封线的数学表达式,解释了密封腔的形成机理,进而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了密封腔的运动
延髓内侧梗死是一种少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在后循环中占比不到 1%,双侧延髓内侧梗死则更为少见.双侧延髓内侧梗死通常表现为四肢瘫痪,可能伴有构音障碍、眼球震颤、感觉障碍、舌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电网以及能源互联网技术也随之发展进步,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电力系统对于储能技术的要求也就随之升高.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都得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家系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Familial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FCCM)的临床表现和根据不同表现的治疗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对
随着制造精度及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端制造技术朝着高精密、高速度的方向持续发展。驱动系统作为制造装备的核心单元面临着更高的性能要求,磁阻作动器相对常用的音圈电机具有力密度大、能耗低的突出优点,然而其存在由磁滞效应带来的非线性建模及控制难题。本文拟建立考虑磁滞效应的磁阻作动器磁路及电磁力模型,研究磁滞模型的改进方法,建立磁阻作动器系统仿真模型、搭建实验平台并进行分析验证,研究磁阻作动器磁滞效应的补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