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姜黄素衍生物WZ01对其的调控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20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但不同类型的哮喘患儿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可能出现糖皮质激素不敏感甚至抵抗,因此哮喘的糖皮质激素耐药机制及研发新型治疗哮喘药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s,11βHSDs)是体内调节糖皮质激素代谢的主要酶,有2个类型:Ⅰ型11βHSD(11βHSD1)和Ⅱ型11βHSD(11βHSD2),二者可催化糖皮质激素非活性形式和活性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可能通过调节局部糖皮质激素浓度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而在哮喘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物实验证明,11βHSDs抑制剂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及姜黄素能明显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WZ01是新研制的姜黄素衍生物,其在哮喘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无报道。  目的:  低、中、高剂量CBX和姜黄素衍生物WZ01分别干预哮喘小鼠,观察其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初步探讨11βHSDs和姜黄素衍生物WZ01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及WZ01对哮喘小鼠肺组织11βHSDs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48只四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哮喘+低剂量CBX组(C1组)、哮喘+中剂量CBX组(C2组)、哮喘+高剂量CBX组(C3组)、哮喘+低剂量WZ01组(D1组)、哮喘+中剂量WZ01组(D2组)、哮喘+高剂量WZ01组(D3组)。通过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在建立哮喘模型过程中,每次雾化前30min分别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BX或WZ01;建模完成后,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BALF细胞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检测炎症细胞渗出情况,ELISA检测BALF中IL-13、组胺浓度,qRT-PCR法检测各组11βHSD1、11βHSD2、GR在mRNA水平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11βHSD1、11βHSD2、GR在蛋白质水平表达情况。  结果:  1)肺组织形态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小鼠气道黏膜增厚、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各剂量CBX组及WZ01组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均较哮喘组少,尤以高剂量WZ01对炎症细胞浸润的抑制效应最显著。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及比例的变化:相较于正常对照组,哮喘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明显增多(P<0.01),各剂量CBX组及WZ01组炎症细胞均减少,WZ01组炎症细胞较CBX组减少更为显著(P<0.01)。  3)哮喘组炎症介质IL-13、组胺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除低剂量CBX组外,中、高剂量CBX组和各剂量WZ01组的IL-13及组胺浓度均较哮喘组下降(P<0.01),以高剂量WZ01组对IL-13及组胺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且BLAF中淋巴细胞数量与IL-13、组胺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833,P<0.01)(r=0.791,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IL-13、组胺浓度亦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1)(r=0.788,P<0.01)]。  4)各组11βHSD1、11βHSD2、GR在mRNA水平表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11βHSD1、11βHSD2表达明显升高(P<0.05)。各剂量CBX组及WZ01组明显抑制11βHSD1、11βHSD2的表达,各剂量WZ01对11βHSD1、11βHSD2的抑制作用较各剂量CBX组强(P<0.05)。哮喘组GR水平明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高剂量CBX组和各剂量WZ01组能显著上调GR表达(P<0.05),WZ01对GR的上调效果比CBX更明显(P<0.05)。  5)各组11βHSD1、11βHSD2、GR在蛋白质水平表达变化:哮喘组11βHSD1、11βHSD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与哮喘组相比,各剂量CBX组和WZ01组11βHSD1、11βHSD2表达均降低,WZ01组对11βHSD1、11βHSD2的抑制作用较CBX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组GR表达明显下降,高剂量CBX和各剂量WZ01均明显上调GR表达,其中高剂量WZ01对GR上调最显著。  结论:  1) CBX、WZ01均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和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且降低BALF中IL-13和组胺的浓度;WZ01抑制哮喘气道炎症的效果优于CBX。  2)哮喘小鼠肺组织11βHSD1和11βHSD2表达均升高,GR的表达下降;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高剂量CBX和不同剂量WZ01均抑制11βHSD1、11βHSD2表达及促进GR表达,WZ01作用较CBX强;11βHSD1和11βHSD2可能作为哮喘炎症反应的促炎因子,下调GR的表达进而促进哮喘发生发展。  3) WZ01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募集,阻断炎症介质IL-13和组胺的释放,进而阻断了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和炎症介质募集活化炎症细胞之间的恶性循环;同时抑制11βHSD1和11βHSD2的表达及上调GR的表达;通过上述多种方式,WZ01最终显著抑制哮喘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脑梗死(CI)的主要病理基础。传统认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遗传因素等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临床研究发现3
背景:Vaspin(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是一种新识别的脂肪细胞因子,是由内脏脂肪组织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肥胖和代谢紊乱中发挥
学位
目的: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的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按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
目的:当前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t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的主要病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糖尿病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