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变革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2015年,“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互联网在当代经济社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层面高度认可。“互联网+”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也给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借助于网络技术与资源,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手段、空间、模式均得到了优化和发展。但机遇与风险并存,“互联网+”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尚不成熟、不健全的地方。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如何借助网络的技术优势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和解答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切入点,按照概念解读——现状考察——影响因素分析——提升路径探究的思路,探索如何借力“互联网+”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等。第二章是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基于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内涵的阐释,提出“互联网+”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机遇。第三章是对现状的考察和分析,介绍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并分析了目前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剖析了影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内容、媒介和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的重点,探讨了“互联网+”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针对各影响因素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提出优化建议。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地梳理与总结。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提出六点建议: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更新教育者的思想理念、提升其网络素养和能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组织机制;二是提高受教育者运用网络的素质,增强大学生网络应用水平、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三是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调在内容设计上要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社会,突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功能;四是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模式;五是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构建新阵地,强化校园网站建设、加强对网络论坛的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微博和即时性网络通讯工具;第六是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完善网络运行法制建设、提升技术水平、构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