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证素分布特点初探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朱文锋教授所创立的证素辨证体系,初步探索消化性溃疡病位及病性证素分布特点,以及消化性溃疡与多种因素的相关性,为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根据。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14例,按照调查问卷所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其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消化性溃疡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在本次研究人群中,消化性溃疡的患病年龄主要分布于31~70岁人群;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职工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患病人群,其次为退休人员;在饮食偏好上,饮酒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偏食辛辣。消化性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为多发,且多处于溃疡活动期,溃疡大小以0.5-1.0cm为主,消化性溃疡的HP感染率达42.06%。消化性溃疡主要病位证素在胃、脾、胃络、肝、大肠、心,而其中胃所占比例最高,为76.79%,脾所占比例次之,为57.74%,胃络、肝、大肠、心所占比例分别为27.38%、18.45%、5.36%、1.19%。其中,涉及单一病位证素的占41.07%,涉及双病位证素的占52.38%,涉及多病位的占6.55%。消化性溃疡的病性证素主要有热(41.07%)、气滞(33.93%)、气虚(30.95%)、血瘀(25.60%)、阴虚(22.02%)、湿(20.24%)、食积(5.36%)、阳虚(4.17%)、寒(3.57%)。不同性别的病位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3<0.05),不同性别的病性证素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193>0.05);不同年龄的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660、P=0.980);消化性溃疡的部位与其证素分布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20、P=0.983);消化性溃疡的大小与证素分布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419、P=0.738);消化性溃疡分期与病位证素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8<0.05),消化性溃疡分期与病性证素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967>0.05)。结论:消化性溃疡病位证素主要在胃、脾。病位分布以单病性及双病性为主,多病性较少见。消化性溃疡的病性证素主要有热、气滞、气虚、血瘀、阴虚、湿、食积、阳虚、寒,其中,尤以热、气滞、血瘀为最多。病性证素以双病性为多,单一病性及多病性均属少数。通过对消化性溃疡证素分布相关因素的统计发现,不同性别的病位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消化性溃疡分期与病位证素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年龄、HP感染、溃疡部位、溃疡大小与消化性溃疡均无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作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导演张艺谋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的改编,并融入了自己一贯的风格,使得这部商业化背景下的大制作既有商业性,也保留了一定的张
1目的探讨复方泽漆冲剂联合走罐疗法治疗静止期斑块型银屑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综合评价复方泽漆冲剂联合走罐疗法的临床价值,以便后期临床推广。2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斑
目的:通过复制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以艾灸模型大鼠“大椎”、“百会”、“神庭”穴,经3个疗程后,跳台实验测试学习记忆成绩,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治疗前后对照、组间对照,验证
背景和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手足小关节对称性、侵蚀性炎症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其主要病理特点为慢性滑
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的研究历程与阶段特点、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揭示其研究动态与特点。研究表明:国外研究经历了起步、深入和提升3个阶段;研究对象以国
背景和目的细菌感染在新生儿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功的治疗取决于早期开始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但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是困难的,因为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并且可能一开
【目的】1.建立UVB急性光损伤动物模型;2.探究矢车菊素-3葡萄糖(C3G)苷以及纳米包被的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Nano-C3G)对UVB急性光损伤动物模型皮肤的影响并对比其效果;3.通过p
目的:通过观察经后期宁心滋肾法对促进肾虚型PCOS不孕患者卵泡生长发育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经后期宁心滋肾法的临床有效性,为PCOS不孕患者提供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
1目的本研究分别从临床与动物实验两个方面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细胞因子及相关实验指标的变化,评价新风
人工关节置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人体各关节终末期病变的最佳方法。经过一百多年不断实践、改良,再加上现代科技与人工关节假体在外形设计、制造材料、制造工艺、生物相容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