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环境安全研究——地区主义的视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xi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与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环境恶化已成为一项全球性问题,日益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生态基础。环境安全这一概念逐渐被各国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接受。环境安全研究也从最初的边缘化状态发展为国际安全研究的重要分支。 从国际政治研究的角度看,当前环境安全研究主要分为四类范畴:一是环境问题的安全化研究;二是环境安全与冲突的相关性研究;三是生态主义视角的研究:四是环境促进合作(和平)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属于第四类范畴。众所周知,目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面临很多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现存的由区域外国家主导安全架构以及地区主要国家间的安全困境所致。如何避开或克服这些障碍,推动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与地区主义的发展,是学者与政治家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东北亚地区地缘接近,而且面临着共同的环境难题,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环境领域的相互依赖及其带来的国家间关系的紧张甚至冲突,都将愈加明显。从环境的意义上,东北亚已经成为二个“命运共同体”。本文的研究旨在从东北亚环境安全入手,探讨地区环境安全合作能否成为克服安全困境、增强国家间互信、促进地区合作与和平的有效手段与途径。 本研究以地区主义与环境合作的互动关系为理论线索,将东北亚的环境安全问题纳入东亚整体的地区主义的发展进程之中予以考量。一方面,地区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地区环境安全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平台,成为环境合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地区环境安全领域的合作又成为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推动力量。在这种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地区环境安全复合体”的分析框架。引入这一分析框架的主要目的是确立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即以“地区环境安全复合体”为起点,通过环境安全的制度化合作,促进地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东北亚地区主义合作进程。为了使研究更为规范化与系统化,在本文的写作中,采用了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功能分析法(Structural.-Functionalism Analysis)和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Constructivism Approach)。 运用上述研究方法,本文对东北亚的环境安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环境安全合作能否成为改善东北亚国家关系、促进地区合作的积极因素与推动力量。 据此,本文结构安排如下:导论部分,对选题的原因及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述评。 近年来,环境安全研究发展迅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在于:它们丰富和发展了国家安全观,拓展了安全的研究领域。环境安全研究的迅速发展,不但从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主导的国家安全观,而且对国家的安全政策与安全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使国家认识到,安全不仅是来自外部的,军事或武力的威胁,而且可以是源于内部的,非军事的生态威胁;安全的维护不再是一种完全“零和”的逻辑,而更应该具有一种“共同安全’’意识,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环境安全。 但是,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对于环境与冲突的研究较为关注,尤其是把环境问题与军事问题与武力干涉联系起来,这不但无益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为某些国家以环境问题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提供了可能,还有可能加剧安全领域的零和逻辑。在全球化相互依赖的今天,各国的命运是共同的,安全只有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才能实现。对于环境安全的研究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环境安全合作能否成为维持与创建和平的途径。这一方面的系统化研究还相当欠缺,尤其是有关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安全研究,国内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缺乏从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学术角度进行的系统化研究。这与东北亚地区环境安全的现状是不相符的。该领域的研究亟待加强。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尝试从地区主义与环境合作的互动视角对东北亚环境安全进行研究,力图证明通过加强东北亚地区环境安全这一功能性领域的合作,促进国家间的共同认知和国际环境规制的构建,逐渐培养起地区国家间合作的习惯,进而推动该地区的安全合作与地区主义进程。 第一章基于拟定的研究方法与思路,首先对环境安全的基本概念、内涵以及有关环境安全化问题的争论进行了界定与梳理。其次探讨了环境安全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观念以及国际安全实践的影响,并分析了国际环境外交的兴起、发展以及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从地区主义的理论视角对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安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重点探讨了地区主义与环境合作的互动关系,引入靠地区环境安全复合体”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分析了以地区主义为理论支撑,“地区环境安全复合体”对地区安全合作的意义。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安全合作的现状、动力、各国对外环境政策及其差异,尽管东北亚地区的环境合作已经在多层次、多领域内展开,并且成效显著。但总的来说,东北亚的环境合作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如果各国可以将环境问题上升到国际安全的高度,东北亚的环境安全状况会有更大的改变,环境安全合作的层次也将进一步提高。文章从安全角度、经济角度和社会角度几个方面分析了东北亚环境安全合作的多重动力。目前东北亚环境合作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各国对外环境政策与目标各不相同,影响到地区环境合作的成效。第四章从环境安全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东北亚的地区合作,重点论述了环境安全合作对于促进东北亚地区合作的现实功能与路径选择。首先阐明了处于权力结构变动之中的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及其成因。文章认为,要促进东北亚安全的积极变化,必须实现地区权力的分享、地区制度的创设以及共同规范与认同的形成。而要实现以上几个目标,环境安全领域的合作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东北亚地区可以被视为一个“环境安全复合体”,以此为基础,将东北亚的环境安全议程纳入东亚整体的地区主义合作进程之中,通过环境领域的制度化合作,促进国家间的互信,缓解安全困境,推动地区安全与和平进程,从而为实现地区共同体目标奠定基础。 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与主要观点做出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应明确其地区主义战略中的环境安全政策,努力推动东北亚地区环境安全合作,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他文献
动产抵押制度的产生满足了融资的需求,所以我国《担保法》确立了动产抵押制度,但是法律规定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试图着重从公示制度及权利冲突解决规则两个角度来对动产抵押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时的 Q-Tc 间期延长与心律失常及预后的关系已受到重视。1979~1984年我院心脏监护室收治20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选择了临床及心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是一种少见的白血病类型,属血液病骨髓增生性疾病之一。1920年Tuohy首次报道至1987欧美、日本共报道30例;国内自1
加油机安装了彩色显示屏,可以播放便利店内促销产品信息、商业广告、新闻以及天气预报,还可以打印促销优惠券,甚至可以给他们的车载MP3播放器下载歌曲.这样一来,司机在等待加
宜兴市冷冻胚胎争夺案的发生引起了实务界和学术界对人类体外胚胎法律问题的大探讨。人类体外胚胎的法律地位是什么,人类体外胚胎能否被继承以及人类体外胚胎的监管权和处置权
专利壁垒是现代跨国公司滥用专利权获取不正当利益的手段,是关税壁垒让位于技术壁垒、反倾销壁垒和知识产权壁垒以后,知识产权壁垒的一种重要形式。专利壁垒的表现形式有:专利收
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因创伤较少同时费用节省而日益盛行,但既往所做的PTCA主要是在单支血管近端阻塞的患者,其成功率10%,死亡率7%,近来许多中心成功率达90%,然大多数有症状
在普通的敲诈勒索案件中,对行为人的行为性质评价和主观目的的认定并没有较大分歧,而在消费维权领域这一问题就变得复杂化。究其原因,行为人所谓的威胁行为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和客
环境问题已经是各国乃至全球社会都在普遍高度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并且在纷纷采取政治、经济、技术等手段的同时,也采取法律包括刑法手段予以解决。但鉴于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