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心规划与城市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体育中心的建设是工程建设的热点之一,在建或已经建好的项目很多。然而,体育中心一般规模较大,功能结构复杂,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如果建设不当,很难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会给后期体育中心的场馆运营带来困难,不利于城市发展。 本文从城市的视角出发,通过研究体育中心规划发展的历史沿革,并在分析国内外城市体育中心规划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中心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深层剖析体育中心规划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探讨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的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策略,并结合作者参与的南宁体育中心规划设计实例,进一步探讨体育中心规划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策略研究。 第一部分:首先对体育中心规划概念进行阐述,界定本文研究范围;对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即“城市触媒”、中心地理论、虹吸效应进行概述;综述国内外体育中心规划发展历史沿革,归纳体育中心在城市总体布局形态的演变历程,综合分析三种布局形态的优缺点。 第二部分:综合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体育中心规划案例,归纳体育中心在选址、建设规模以及在城市中的布局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层剖析体育中心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体育中心规划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策略,主要包括:选址方面,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结合,意识到其作为“城市触媒”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考虑对城市废旧地块的再利用;空间布局方面,引入“中心地理论”,并提出制订城市体育中心专项规划的思路,均衡布置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方面,强调前期策划的重要性,指出体育中心规模控制、场馆功能复合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现代城市发展背景下体育公园的发展潜力;交通组织方面,提出体育中心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有效结合策略。 第三部分:结合南宁市体育中心规划实践,阐述其从项目选址、总平面功能布局、规模控制、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功能复合化等方面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依据体育中心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浅析体育中心规划对未来五象新区的开发以及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层住宅建设量的逐渐增大和居民对住宅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越发重视,提高高层住宅小区外部环境的空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包括人群构成和行为类别在内的居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密度问题,即有限土地与建筑容量需求间的矛盾,尝试建立居住街区的形态与密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合理的城市街区密度,并提出合理的街区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城市旧城区面临着大规模现代化更新的挑战,这种大尺度、粗放型、高速度的更新方式,不仅对城市旧城区历史形成的古代、近代建筑文脉造成了严重破坏,同
俄日统治时期,殖民当局在旅大地区设立了很多学校,尤其是日本,建立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相应地建造了大批量的校舍。大多造型精美,结构坚固。但由于自身功能的落
卡洛·斯卡帕是20世纪建筑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往往被誉为诗意的建筑。他在玻璃工艺品设计、展览设计、建筑设计领域皆为后人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终其一生,斯卡帕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广大农村的经济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得到了飞速提升,许多传统聚落也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这些传统聚落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太多考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推动下,城市建设正在剧烈进行,作为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保护和发展之间的问题更加显著了。一方面,历史资源日益缺失;另一方面,历史街区物质环境衰退不符合现代生活
本文针对老工业区衰退和政府"退二进三"的政策影响下,大量的旧产业建筑被废弃的现实,以旧产业建筑再利用为论点,从国内外的旧产业建筑改造的原因和发展状况入手,具体分析了国
屋顶绿化有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维持建筑表面温度稳定延长建筑寿命等功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多。探索和研究出一切能有
论文以江西传统聚落为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西省境内大量的传统聚落的调研、分析,从民居模式、聚落整体布局模式、区系聚落模式三个层次,即微观、中观、宏观三个不同的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