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河北省5块待恢复干涸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主要退化表现和主要退化原因,找出湿地恢复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自然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恢复建议,并提出适宜河北省干涸湿地的恢复模式和恢复措施。
在分析河北省5块干涸湿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首先,使用软件ERDAS和ArcGIS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和相关影像地图进行修改,得到了河北省5块干涸湿地1980年、1990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水面面积数据,以动态度来分析各时间段湿地水面面积的减少速度,发现2000年之后湿地水面面积减少速度明显快于2000年之前的减少速度。
其次,收集湿地水面面积减少速度加快的2000年~2010年的湿地所在县(市、区)的统计数据,以湿地水面面积数据为参考数列,以各个湿地所在县(市、区)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天然年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这4个自然因子的数据和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GDP)、地下水开采量、有效灌溉面积这4个社会经济因子的数据作为比较数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然后,根据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和现有文献资料分别分析了5块干涸湿地的主要退化表现和主要退化原因,找出5块湿地恢复的限制因子都是水,并发现安固里淖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暖干化,草泊和油葫芦泊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径流量减少和开垦,宁晋泊和文安洼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和开垦。
最后,根据5块待恢复干涸湿地的主要退化表现和主要退化原因,制定出湿地恢复的原则和目标,并结合湿地所在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把5块湿地分为三类,提出坝上高原湿地安固里淖的恢复采用“补水—封禁”模式,滨海平原湿地草泊和油葫芦泊的恢复采用“林草地环绕”模式,内陆平原湿地宁晋泊和文安洼的恢复采用“滞洪区内建蓄水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