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病理及骨转移与p53表达相关性研究

来源 :承德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MSCT的多项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组织类型以及肺癌发生骨转移的情况同免疫组化p53(+/-)表达的关系,提升周围型肺癌的术前诊断,给临床提供较为充分和准确的患者影像资料,同时对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进行本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门诊怀疑并存在肺癌临床表现或CT体检发现的经开胸术后或微创胸腔镜行肺组织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为周围型肺癌的146例患者。术前均行肺部MSCT增强检查,图像经工作站多平面重建后,综合分析并记录整理CT征象: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气象、钙化、肿瘤直径、肺门或(及)纵隔内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征、增强CT值九组征象。术后肺癌肿瘤组织标本均行免疫组织化学化染色,显微镜观察p53(+/-)的表达情况,并根据病理结果获得肿瘤组织学类型,p53(+/-)结果。收集并记录上述146例肺癌患者经临床确诊发生骨、脑(膜)、肝或肾上腺转移瘤的病例。将收集病例的MSCT征象、病理分型、远处转移与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理分型与p53(+/-)表达的关系:腺癌、鳞癌分型与p53(+/-)表达情况未见明确差异。2 CT征象与p53(+/-)表达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指出,深分叶征、毛刺征、瘤体直径≥3cm、增强CT值≥20Hu、肺门或(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征与p53(+/-)表达间存在差异,CT征象阳性组较阴性组p53(+)表达率高,其它征象未见明确差异。3远处转移与p53(+/-)表达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指出,骨转移与p53(+/-)表达情况存在差异,骨转移组的p53(+)表达率较无骨转移组升高;脑(膜)、肝、肾上腺转移组与p53(+/-)表达未见明确差异。结论:1深分叶征、毛刺征、瘤体直径≥3cm、增强值≥20Hu、肺门或(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膜凹陷征阳性可预估p53(+)表达,提早通过宏观推测分子水平来进一步认识周围型肺癌某些恶性生物学行为。2通过肺癌伴发远处转移回顾性分析p53(+/-)表达情况,提示p53(+)表达可能更易发生骨转移,综合以上对周围型肺癌术后复发、转移及病人预后给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其他文献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来看,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109万,占新发癌症总数的5.6%,死亡病例数77万,占据癌症死亡总数的7.7%;胃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位居第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靶向药物的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是一种由右心房分泌的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活性多肽,在心房肌
学位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浆过氧化物还原蛋白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期为脑梗死患者的协助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梗死组:选择2020.12.1-2021.5.31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13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72h内入院,经过头颅核磁证实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对照组:选取55例同期入住我院神经内科非脑梗死、无神经功能缺失
学位
目的:应用槐杞黄颗粒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探索槐杞黄颗粒治疗A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AD患者65例,应用随机数字方法将病人随机分配,对照组及实验组入选人数分别为32例、33例。
学位
脑卒中是国人首位死因。冠心病、原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也是常见的心身疾病。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关注生物因素调控的同时,心理社会因素干预也是疾病治疗的重要一环。本研究为了解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卒中患者既往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干预的现状,以制定更合理的卒中患者管理方案,为卒中患者提供更完善的诊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
学位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RBP4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136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包括31例颈动脉内膜增厚者、51例稳定斑块者、54例不稳定斑块者)。选择同期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科进行常规体检无新发脑梗死且颈动脉内膜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颈动脉彩超测量颈动脉粥样
学位
目的:利用组织二尖瓣环位移(TMAD)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射血分数正常的情况下左室收缩功能变化,分析左室收缩功能参数与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的相关性。由于左房心肌较薄,易受左室功能影响,其结构和功能改变常发生于左室功能改变之前,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在传统二维超声诊断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使用TMAD技术评估CHD患者左房各时相功能变化,为临床早期发现心功能受损及早期干预提
学位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尽管目前针对房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房颤仍然是中风、心力衰竭、猝死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1]。此外,认知障碍、生活质量下降、抑郁症更常见于心房颤动患者[2]。因此,对房颤的早期治疗,以及房颤治疗术后复发的预测评估至关重要。目的:探讨左心房及肺静脉径线CT测量值
学位
目的:本课题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估不同左室构型(LVG)原发性高血压(EHP)患者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功能,并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厚度与LVG的相关性,探讨不同LVG下EHP患者的左心房室结构与功能改变,以期为临床风险预测和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被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3例,其中男性55例(53
学位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ONFH)塌陷后双侧髋关节IFS、QFS的变化情况及IFI的发病情况,探究ONFH患者并发IFI的风险。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双髋关节MRI扫描且确诊为单侧或双侧ONFH并一侧塌陷(有且仅有一侧髋关节ARCO分期为Ⅲ/Ⅳ期)的127例患者,共254侧髋关节的影像学资料作为病例组,其中单侧ONFH者42例,双侧ONFH者85例。另
学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在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清水平变化和相关分析,为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供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心脏外科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及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及先心病患者)40人为研究对象,收集40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即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