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典型生态系统大气颗粒物特征及氮沉降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1gwe52r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环境变化愈演愈烈,大气污染成为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NHx、NOx等大气活性氮组分均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西北地区污染程度虽不及中东部和沿海城市,但是随着人为活动的加剧,西北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新疆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干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氮沉降增加会引起干旱半干旱区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本文选取准噶尔盆地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荒漠生态系统、城市交通区、高寒草原(背景观测点)三种类型,8个采样点利用雨量器和被动采样器采集大气活性氮干湿沉降样品,监测准噶尔盆地大气活性氮浓度,及沉降通量;同时选取乌鲁木齐采样点作为大气颗粒物采样点,利用四通道颗粒物采样器开展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和化学组分研究,为全面了解准噶尔盆地荒漠生态系统大气颗粒物和大气活性氮污染状况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2015至2016年观测期间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城市交通区乌鲁木齐采样点颗粒物(PM2.5、PM5、PM10、TSP)年均浓度分别是:69.34、118.57、132.87和215.86μg m-3。颗粒物浓度均呈现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季节变化差异,PM2.5、PM10、 TSP和PM5浓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均在2月份出现最大值,7月份出现最小值。城郊农田区采样点PM10年平均浓度为56.55μg m-3,浓度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冬季和夏季,城郊农田采样点颗粒物浓度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沙漠绿洲过渡带莫索湾采样点PM10年平均浓度为45.81μg m-3, PM10浓度季节性差异不显著。  2.通过多点观测,准噶尔盆地一次性大气活性氮化合物(NH3和NO2)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差异。NH3的浓度以木垒草原化荒漠采样点最高(9.38μgN m-3),以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点最低(2.2μgN m-3);NO2的浓度以乌鲁木齐城市交通区采样点最高(25.58μg N m-3),以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点最低(0.74μgN m-3)。各活性氮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特征。冬季pNH4+的浓度最高,夏季最低;pNO3-浓度与pNH4+浓度显著相关,表现出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即春夏季低,秋冬季高。  3.大气NH3浓度与颗粒态pNH4+浓度呈现一定程度的负相关,NO2浓度与颗粒态pNO3-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采样点大气颗粒态pNH4+和颗粒态pNO3-均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  4.乌鲁木齐、阜康、莫索湾采样点氮沉降总量为28.64、26.77、6.4kg N ha-1yr-1,干沉降通量分别为21.41、17.75、2.94 kgN ha-1yr-1,阜康、乌鲁木齐地区以NH4+-N沉降量为主,表现为晚秋至早春季节氮沉降量最大。乌鲁木齐、北沙窝沙漠、阜康、莫索湾、巴音布鲁克、精河采样点湿沉降通量分别为7.23、6.69、11.13、3.46、6.82、1.47 kgN ha-1yr-1,氮素湿沉降通量受离子质量浓度和降水量的双重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在”字句的语义描写和语序解释的基础上,从认知策略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影响“在”字句中“在”字短语位置的语义和认知原则.本文认为,不同语序“在”字句的事件运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在梳理翻转课堂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翻转课堂应用于商务汉语的教学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在北京语言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优质特色大米的销售市场行情也逐年扩大.优质稻品种的推广种植有利于改变种植业结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本研究从语体教学入手,反思了传统的分技能教学,力求打通语言课与文学课,进一步发挥文学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不同课型的互动与互补.同时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利用互联
对秦岭槭嫁接日本红枫进行观测试验,初步研究秦岭槭嫁接日本红枫技术(嫁接方式、季节、人工温控)对嫁接成活影响的规律.通过实验数据对比筛选结果表明,丘陵或平川向阳区域,秦
与以往的栽培方式相比,地膜玉米栽培技术能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缩短玉米发育时间、增加单位产量.我国是粮食大国,玉米种植量很大,其收成多少与农业经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语言社会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不同社会文化进程对语言传播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和传播方略.有学者认为,国家的“硬实力”,即政治、经
山东省莱州市仓上金矿为提高爆破质量和效率,减轻爆破震动,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研究出在国内同行业属领先水平的“炮孔底部垫层水介质爆破技术”,并成功地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通过开展对新品种的重复试验,鉴定新育成甘薯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性状及综合表现、客观、公正地评价参试品种的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挖掘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
为落实2019年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有关要求,促进英山县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战略要求,探索、完善英山县水稻绿色高质量生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