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到超脱——论阮籍的解脱之道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籍是中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以杰出的文学成就在魏晋文坛上大放异彩,同时他的思想也较同时代的人显得出类拔萃。本文主要选择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大人先生传》、和八十二首《咏怀》诗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分别对阮籍的现实政治态度、人格理想和思想追求以及他从世俗到超脱的途径进行解析。从《劝进文》的“写”与“不写”中可以看出阮籍的政治态度。“写”也许意味着精神的死亡,“不写”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阮籍巧妙的选择了“不得已”而写。这是他顺任自然的一种体现,是超脱世俗的一切名利之后才能达到的一种得“道”的境界。《大人先生传》则是一篇体现了阮籍理想人格的自传性质文章。阮籍痛恨虚伪不真实的人,那样的人会因为心中有“待”而无法达到“游”的境界。文中的“大人”指的正是“真人”,即真实的人,只有“大人”才能达到“神游永乐”的境界。《咏怀》诗则是阮籍追求理想人格的途径。其产生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阮籍因对外在世俗和内在自我进行反思的种种“心焦”而“自写”的需要。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感悟,阮籍才最终达到了“大人”那样的理想境界,实现了从现实“心忧”到精神自由超脱的转变。以上三者建立起了阮籍的主要思想体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阮籍并不是一个心怀苦闷以至终老的人,而是一个最终超脱了世俗、实现了精神自由的人。识别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作家和思想家,在小说和散文领域,阿尔贝·加缪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局外人》、《鼠疫》、《西西弗斯神话》等作品被广泛地流传,成为经典之作。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
目的: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从2003年至今,采取改善洗手设施、制定《瑞金医院手部卫生指南(试行)》、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督查手卫生执行状况、统计手
历代波斯人写了许多有关中国的著作和游记,这些著作和游记是波斯人了解中国各个方面的主要的参考文献。其中,有关中国的著作是古代波斯人通过对当时的中国进行详细的研究后编撰
学位
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到一个巅峰时代。无论是建筑的规模和形制,还是绘塑的数量和色彩,都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有唐一代的敦煌石窟艺术孕育于一个复杂的时代,接
本文以清代小说中的师爷形象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师爷形象的生成、师爷形象的种类、师爷形象的塑造方法、师爷形象的文化意义等方面。   第一章首先通过对师爷的历史考辨,
洛特曼于1922年出生于彼得格勒一列宁格勒,卒于1993年。1939年考入列宁格勒大学语言系,1950年开始在塔尔图教师研究所俄语教研室担任主任工作,同时在爱沙尼亚的塔尔图大学任
目的了解蒙古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20a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7~18岁蒙古族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与1985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概
关于贾谊的纪咏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杰作涌现。创作贾谊纪咏诗的诗人,大多倾注了心血,流露了真情。表面上看,他们是颂扬贾谊的才德,悲悼贾谊的怀才不遇,反思贾谊的悲剧人生。
汉代是汉语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要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现象,作为纪传体通史的《史记》无疑是最重要的文献材料;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动词相关的句法结构一向是热点问题,基
学位
鲁迅思想的“变”与“不变”,是鲁迅研究中历来争讼不清的问题。坚持鲁迅思想发生转变的研究-者认为他在1927年开始“向左转”,而竹内好执着于探究其思想“不变”的内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