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无线局域网MAC层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820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WLAN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对传输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新一代更高速的无线局域网的制定势在必行。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扶持力度也不断增强。在国内,新一代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是针对宽带无线接入的瓶颈而提出的一项新技术,相对于IEEE802.11n在频谱效率、物理层速率和MAC吞吐率等性能方面具有显著提高,下一代新技术增强型超高速(Enhanced Ultra High Throughput,EUHT)无线局域网甚至将超过IEEE802.11ac。该技术依托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目标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超高速中短距离通信系统,支持大量高速连接,MAC接入点的数据速率达到1.2Gbps,保证业务实时性要求。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了对EUHT协议中MAC层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系统级性能的仿真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简要分析了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标准协议;对EUHT和IEEE802.11ac协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系统上行能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了EUHT性能的优势。  2.研究了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媒体接入机制,提出了一种接近用户数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方法。仿真研究了STA上行竞争接入机制,分析了不同用户数和最小竞争窗口下系统吞吐量、业务延时和碰撞概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接近用户数的最小竞争窗口选择方法,与选择固定的最小竞争窗口相比,该方法能够同时保证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量和较小的调度请求序列碰撞概率。  3.针对超高速无线局域网的集中式控制特性,提出了端到端网络编码的通信技术方案。首先介绍了端到端通信和两种时隙的网络编码方案;通过分析得出三个时隙的网络编码方案因其流程简单和STA处理便捷,相比两个时隙的网络编码方案更适合用于本协议中。接着提出了适用于集中式无线局域网的端到端通信技术方案,描述了网络编码发送的基本流程,并对现有协议进行修改,添加了部分指示位。最后对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编码的系统数据速率明显高于没有网络编码的系统。  4.以超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为原型,搭建了系统级仿真平台并进行了系统级仿真研究,考察了不同场景下系统的吞吐量性能。介绍了系统级仿真流程、仿真模块、仿真场景和仿真参数设置。仿真场景包含单小区多用户和室内office两种主要场景,分别考察系统单小区性能和有干扰下的多小区性能。给出了单用户与多用户链路级仿真的结果,为系统级仿真做准备。最后给出系统上行、下行和双向通信能力在圆周和CELL单小区场景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用户数增加的情况下系统的吞吐量能够保持稳定性能;针对室内office场景给出了同频多小区和异频多小区系统下行能力仿真结果,并通过对比体现出异频多小区吞吐量远大于同频多小区的吞吐量。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的发展,对电信业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现代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电信线路资源的查询难、管理难和维护难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实现电信资源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
随着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研管理各类数据快速增长和积累,海量科研管理数据远远超出科研管理人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传统的统计技术和数据管理工具已经无法满足科研管理人员的
WCDMA系统的无线网络规划是WCDMA系统走向商用的关键工作。它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建设成本,网络的容量和服务质量,以及设备性能的发挥。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工作分为初步规划和详
在第五代Wi-Fi标准IEEE802.11ac已标准化并初步商用之际,为满足频谱利用率和数据吞吐的要求,中国工信部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率且更高频谱利用率的增强型超高速无线局域网(
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用户数量不断增大,各种新业务(如IP电话、电视会议、视频点播等)不断涌现,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传统IP网络的路由体系不具备全网资源利用的
在现代软件工业中,软件产品的质量是软件产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如何有效提高软件产品质量是目前软件产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过去,人们对保证软件产品质量采取了轻测试、重开发,先
目前,网络种类繁多,具备一种网络接入机制的节点只能接入该网络中进行通信,若离开该网络的覆盖范围,即使处于其他网络中,仍然无法使用。通过引入随遇接入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