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角百灵的亲本抚育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enge228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动物繁殖过程中,亲本抚育可增大后代的存活率,但也会消耗亲本较多的能量,影响亲本自身的生存和再繁殖机会等。亲本在抚育后代时,需面对当前投入与未来繁殖的权衡,还需妥善处理配偶间和亲子间等家庭内部关系。然而,不同动物在亲本抚育中可采取不同的策略,亲本如何在抚育后代时处理自身权衡以及家庭关系尚未被研究清楚。鸟类主要采取单配的婚配制度和双亲抚育的家庭模式繁殖后代,为研究亲本抚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本研究以青藏高原角百灵为研究对象,系统的调查其种群的繁殖生活史,然后通过录像手段分析其孵化期和育雏期的亲本抚育策略,结合免疫组化技术和动物声学方法初步探讨了其亲子交流方式与后代脑发育间的变化机制。角百灵是全北界范围分布的鸣禽鸟类,我们的野外生态调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角百灵种群是该物种分布范围内分布海拔最高且繁殖成功率最低的种群,巢捕食为其繁殖失败的首要原因,其主要采取小窝卵数且多繁殖频次的繁殖策略。角百灵为社会性单配制鸟类且双亲共同承担后代抚育,父本比母本的亲本抚育投入量为少,且具有性二态性较为突出的偏大身体。通过野外监测录像的行为数据,我们发现角百灵亲本在孵化期单雌孵化,孵化成功巢母本的孵化行为较被捕食巢母本行为频率更低,在巢时间更长且离巢时间更短。在育雏期,双亲面对不断变化的后代需求,采取了性别特异性的抚育策略,即母本始终调整其抚育行为以适应雏鸟需求的变化,而父本较少关注雏鸟需求的变化,该现象可能由于父本相对母本而言繁殖机会较少所致。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育雏期亲子交流方式与后代发育间的关系并发现:亲本递食时,通过鸣叫刺激雏鸟乞食,但鸣叫出现的频率随雏鸟日龄增加而显著减少。角百灵在育雏期中期眼睛睁开,发出乞食鸣叫声且叫声逐步复杂;组织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雏鸟随日龄增加,端脑和中脑逐渐变大,端脑内与鸣唱功能正相关的声音控制核团(弓状皮质栎核)也渐增大。当雏鸟发育到可通过视觉预判亲本递食行为且通过乞食鸣叫表达自身需求时,亲本则几乎不再发出食物鸣叫。综上所述:青藏高原角百灵在双亲共同抚育后代时,采取了性别特异性策略以部分化解性别冲突;亲本与后代随着雏鸟的发育可以逐步调整交流方式。本研究对青藏高原角百灵的繁殖和行为生态做了详细报道,为在神经发育层面解释亲本投入和亲子交流的内在机制提供了野外数据,为深入研究亲子交流和其他亲本抚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作为进一步探讨动物家庭甚至人类家庭的亲子冲突的参考资料。
其他文献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首先,利用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的五维集体哈密顿量研究了A~100区原子核低激发谱中的三轴性;其次,给出了轴对称形变的相对论Hartree-Fock理论的理论框架,并在坐标空间求解出介子场和库仑场传播子,且精确再现了原有平均场的结果。A~100区原子核三轴性基于PC-PK1能量泛函的五维集体哈密顿量研究了丰中子Mo同位素链及N=60同中子素链低激发结构。研究表明,当考虑了三轴
物种丰富度沿环境梯度变化的决定因素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理解物种丰富度的一般性决定因素对物种保护尤为重要。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关于物种丰富度的环境决定因素,已有很多种假说被提出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对物种丰富度有潜在的预测能力。环境异质性假说和能量假说中的生产力假说都是被频繁讨论的对象,但仍没有一个共识性结论。除了被广泛证据支持的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异质性之间的正
2000年以来,全球增暖过程中出现了增暖速度减缓的阶段性特征,部分学者称之为“全球增暖的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同期,欧亚大陆冬季冷事件频繁发生。由此,气象工作者再度将注意力转向关于冬季低温事件的研究。对冬季低温事件研究必然会涉及如下的一些科学问题:(1)如何客观识别区域性低温事件(Regional Low Temperature Event,RLTE),近50多年R
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考虑了几类具有复杂非线性项的椭圆问题解的存在性及多解性.在这里,复杂非线性是指:带有非线性边界条件,算子是非线性的,外力项不满足(AR)条件.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以及得到的主要结论.第二章是预备知识,介绍了后面要用到的比较原理,非线性泛函分析知识,变分法以及椭圆方程的一些重要的结论.第三章,我们研究了有界区域上的带有非线性边界条件的椭圆
n-维超立方图Qn的顶点集是所有的长为n的二元串(binary string),其中的两个顶点相邻当且仅当它们恰好只在一个坐标上不同.超立方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比如在编码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数学化学和种系遗传学等领域.如果一个图G能等距离地嵌入到超立方,则称G为一个部分立方图(partial cube)部分立方图在区位理论,网络理论和化学图论中都有应用背景.注意到Qn中的两个顶点的距离就是它们的
包含图中所有顶点的圈(或路)称为哈密尔顿圈(或哈密尔顿路).含哈密尔顿圈的图称为哈密尔顿图.判断一个给定的图是否哈密尔顿图的问题是NP-完全问题.哈密尔顿圈或路的存在性问题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由于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和编码理论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哈密尔顿问题,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超立方是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互连网络之一.有大量的文献和资料研究超立方的图论性质和它在并行计算机中的
目标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方向之一,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目标跟踪算法还无法有效地运行在嵌入式设备上。针对目标跟踪算法计算量大、复杂度高,难以部署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滤波目标跟踪的加速方案。首先采用自适应模糊算法优化了跟踪算法整体运算量,它可以根据目标跟踪框的尺寸判定是否降低图像质量。其次采用了跟踪响应结果的峰值旁瓣比与平均相关能量比判据来评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实验上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轻介子。此时,迫切需要一个对轻介子家族的系统研究。如何把这些粒子在轻介子的框架下进行归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对轻介子的质量谱及Okubo-Zweig-Iizuka (OZI)规则允许的两体强衰变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案。本博士论文首次系统研究了同位旋矢量轻介子、同位旋标量轻介子及K介子家族的谱学及强衰变行为。我们借助
制备高品质的光腔、实现原子与腔场的强耦合,以及编织大尺度耦合腔阵列技术的发展使得耦合腔阵列成为一种潜在的量子模拟器,人们希望它能有助于量子信息的发展和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光子是量子信息传输的理想载体,在调控单光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中,人们发现耦合腔阵列可以用来实现光子的传输。控制单光子在耦合腔阵列中传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已经引起了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广泛注意。许多研究小组已经提出了多种控制单光子在耦合
洗牌积在代数,组合和拓扑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近些年它的一些推广形式逐步应用在其他的学科当中.本文主要从代数和数论两方面研究了洗牌积的应用.罗巴(Rota-Baxter)代数最初是出现在概率论中,之后作为一个基本结构出现在有关量子场论重整规划的研究中.罗巴代数也与结合杨-巴克斯特方程及叶形(dendriform)代数联系到一起.自由交换的罗巴代数可用混合洗牌积的乘法构造出后,就开始了交换罗巴代数